本篇文章5638字,读完约14分钟

因为中国渐进式改革经济的风险强调综合经济增长、就业水平、通货膨胀、国际收支等四个指标,所以我个人认为,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不存在总量过热的问题。 但是,我国在整个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把就业放在宏观调控各项指标中最突出的位置 第二个标志是中国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化以及随之而来的中国居民支出结构的升级,这是新的特点 例如钢材的数字,尽管我国整体钢材消费量超过世界的1/3,但我国人均钢材消费量仍然远远不如 从中长期来看,我国钢材消费总量还将大幅上升,费用潜力有待充分估算 国家发改委正在制定中长期计划,他们制定的年度汽车生产能力之前的计划,今年将会超过。 钢材的费用明年将超过 所以,总体来说,在重化工阶段,中国必须重新估算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合理准确地评价投资的增长速度。 如果不这样做,就有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关于这一经济增长,“是否会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的争论只是一个例子,国家统计局的邱晓华、姚景源,我认为目前没有发生严重通货膨胀的基础。 1998、1999年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后,中国工业化进入了第二阶段——重化工业化阶段 重化工业化是居住和行的问题,也就是城乡居民住房、轿车和建筑业的领先增长,当然也包括城乡基础设施,由此带动的一点点能源、原材料、冶金、造船、重型机械等领域的高速增长。 短期经济增长均衡性矛盾突出了下一阶段经济快速发展面临的问题,短期内经济增长均衡性是首要的,其中隐含着一些问题 第一,经济增长带来的财富没有得到比较有效的分配或者没有公平的分配 也就是说“二八现象”,20%的人分享我国创造的80%的利益,更极端地说,3%~5%的人口分享经济增长的40%~50%。 此外,例如农村生活人口相对贫困 目前,农业生产占gdp的份额只有15%,但农业维持的人口占全国的60%,农业吸收了50%的劳动力 也就是说,15%的经济承担着总劳动力的50%、总人口的60%。 可以看出,这是突出的二元结构矛盾,因此会影响下一阶段的经济增长 这也是我国居民欠费申诉不动的首要原因 第二,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值得关注,包括是否应该中长期看待人民币的问题 因为现在经济学上认为人民币应该升值的观点是根据中国的经常项目收支来评价的。 其中不包括中国的服务业和脆弱的金融体系 计算这些因素,人民币是应该升值还是贬值,是一个尚需重新评估的问题 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主要反映在银行质量不高的资产负债和政府垄断定价导致的低效率运行的特点上 据观察,商业银行以前传的业务占主导地位,但以前传的业务85%以上的利润来自存款利率差,四大国有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利润的首要来源都是存款利率差 目前,国务院为保证四家银行稳定上市制定了垄断性存款利率,如此高的利率差的结果实际上保护了落后的低效率银行间接融资体制 我国的息差已经达到国内外罕见的高度 国际平均息差为1.5~2个百分点,北美比为2.5个百分点,中国为5~6个百分点,再加上存款上限,贷款可以上浮70%,所以存款利率的实际息差远远大于法定息差 可以看出货币政策在规制中为了保护商业银行的短期利益,牺牲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安全的中长期利益 第三,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方法还没有发生很大变化 从整体来看,基本上是粗放式增长的格局在持续 所以许小年教授有“旧周期下的新增长”的合理评价 也就是说,我国经济增长的内在传导机制没有出现根本性的变化 这里有简单的数据比较。 从2002年4月到2004年3月,两年间全国信用规模扩张了5万元以上,而我国从1952年到2002年3月底,50年间共计11万亿元。 所以,这5万亿元信贷出笼后,全国充斥着工地,出现了房地产热、开发区热、期货热,只有股热还没热起来 但是,股票一定很热。 因为资金从产业收缩后就会流向股市。 现在,在产业投资机会比较好的时候,这些热钱都流向了产业。 将钢铁、木材、煤炭、水泥、焦炭、电解铝和一些有色金属进行翻炒的结果与1992、1993年的情况非常相似。 这证明了银行自身的冲动。 在当前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下,积极的财政政策逐渐淡出,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 尽管谈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实际执行的结果是积极的,两年期放贷5万元以上总不能说稳健,而是过度的冲动,冲动和结构扭曲尽管带来了短期的暴涨和局部的热潮,但也会带来长期的不良影响 如果要采取什么措施的话,我认为应该进行强有力的结构性调整,向可以创造就业机会的部门、中小企业、非国有经济部门、服务类公司投入贷款。 以上是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三个首要问题 当然,也存在政府潜在的债务风险、我国脆弱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全社会在内的综合投资效率低下等问题,这是影响经济短期增长、威胁长期经济安全的首要因素 去年下半年迄今为止采取的一系列紧缩措施,下半年初见成效,但由于经济增长惯性,下半年经济增长率也将达到8%以上,因此全年平均实现9%左右的增长没有问题。 在经济增长稳定的条件下,我们应该加快改革的步伐,这里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如果不推进改革,就会降低中国经济中长期的潜在增长率 中长时间经济的快速发展面临三个安全问题,如何认识中国经济的安全问题,我认为应从全世界快速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性问题和中国作为转轨国家特有的问题两个方面来把握。 有关经济安全的首要问题是资源安全问题 从共性问题看,中国面临着全世界快速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安全问题,在资源安全、粮食、淡水、石油、铁矿石、国家发改委列出的45种矿产资源中,中国有20种安全问题 这可能是任何一个快速发展中国家在加速工业化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因此是共性问题,不必太担心,但必须高度重视 不是缺少,而是这些资源大多是可贸易商品,但其中有一些很好的方法,如如何规避价格风险。 例如,我国今年进口原油可能超过1亿吨,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进口国 但是,我国无论在世界原油定价机制还是石油价格形成方面话语权都很少 石油期货、石油价格由美国、日本主导的资本和少许欧洲资本掌握 我们承诺允许国内大公司进行套期保值交易,在国内建立大宗商品期货交易,建议其他国家也关注你国内市场价格的变化,要让国际商品市场主要产品的价格形成有发言权。 以前,我国的农产品期货无人看好,但现在美英期货经理和交易商也开始关注中国期货市场的一些变化 对中国来说,这不是资源的有无问题,日本的人均资源比中国匮乏得多,并不是这样成为发达国家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完全和充分地拥有快速发展所需的所有资源,而是要学习如何在贸易中保护自己的利益 这是发展迅速的发展中国家的第一个安全问题,是资源安全问题 第二个安全是产业安全,目前经济学界关于中国产业空去中心化和美化趋势的讨论是近来热议的话题,人们担心过度开放会让中国产业控制在轿车业等国际资本手中 如果中国资本项下还没有开放,逐渐开放,我国的银行领域、保险业、外资控股公司会更多 很明显,制造业的大部分利润都给了跨国公司 中国大公司在海外上市,包括中国电力、中国石油、中海油、中石化、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所有国民经济命脉在内的产业确实存在产业安全问题 例如阿根廷,在经济危机爆发的半年前,经济未见任何前兆,整个银行系统和加工制造业有很大的外资倾向,突然导致了经济危机 所以中国是否有可能出现这样的危机,值得研究 我认为特别是对开放度的把握需要慎重,至少没有必要对外资进行超国民待遇 改革开放前的十几年可能还需要。 比如三免五减,所得税低,所以到了现在深度开放的时候,加入世贸组织,而且人已经不重视政策优惠的前提下,不需要超国民待遇。 三是金融安全 之所以单独列在产业安全之外,是因为二战后全球爆发的经济危机90%都是从金融危机开始的,古典意义上的以前的经济危机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东西要么以经济危机为突破口。 2007年由于国内银行领域的巨大限制,2007年1月1日以后,海外银行可以开展本币业务——人民币存款业务 也就是说,国内银行低效、落后的技术、脆弱的财务资产负债状况将经历更加严峻的挑战 中国经济有20年的高增长潜力,但金融业能否稳定重构需要高度关注,要看能否实现平稳转型,这包括提高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障体制的效率。 这三大点是快速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 渐进式改革对经济增长产生了四大负面影响,存在着我国作为转轨国家所面临的特殊问题,矛盾特殊性的出现得益于我国转轨经济阶段的存在 虽然渐进式改革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但我将其带来的问题分为四个方面:第一个最突出的问题是市场处于无序状态,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有人说,我国是混合经济,既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也不是过去意义上的计划经济,在很多管制行业都是计划,行政+计划+市场+地下都在调节中国经济的运行,结果导致了中国整体效率的下降。 资源配置扭曲最严重的后果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整体效率下降,每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 我在这期间研究了40多个工业化国家的资料,分解了100多年的历史数据,做了时间序列的分解。 在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中,他们无一例外地通过工业化推进城市化,实现了经济的现代化。 中国由于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不能吸收中国连城市的新人口,中国城市化进程远远落后于工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 现在高中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这实际上不是大家的错。 这是因为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第二个突出的问题是不能带来就业的增长 这实际上是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产物,改革不彻底让我国承担的代价越来越大 1995年以来,我国国有公司部门的劳动力增长是负面的,不仅不吸纳新的劳动力,而且每年都要裁员,增效减员,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今天 但是,我国所有的资源包括银行系统和中央财政系统,包括地方财政系统在内的所有资源还集中在国有公司提供资金 银行系统这5万元以上的贷款中,有2/3借给了国有企业,也就是3万亿美元以上整体流向了没有就业增长的部门,贷款无法带来相应的就业 第二,我国没有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调控机制和合理的转移支付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了不均衡的增长特征,这挑战了我国的中长期增长 的各阶层之间、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差距急剧拉大,这与我国现行收入分配调节机制有比较大的关系,所有省市的个人所得税主要依赖中低收入工薪阶层,但先富阶层和公司房子缴纳的个人所得税远远低于其收入水平,相应的 其三,社会保障体制建设滞后 任何社会都不能全面就业,一定的失业是正常的,但重要的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我们无法自己领取个人账户的钱,形成了社会保障体系个人账户的空转换,面临着潜伏着巨大危险的问题。 由于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不足,下岗职工、农村无职业、无土地、无收入的“三无”农民、城镇中低收入群体没有足够的社会保障,社会矛盾冲突加剧,社会保障体制覆盖面不高,与资金来源不足有很大关系 其四,中长时间挑战经济快速发展的是生产关系改革的滞后,这种严重的滞后已经极大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25年改革开放使我国gdp翻了两番以上,生产力飞速发展是世界公认的,但生产关系调整相对滞后,包括政府和公司的关系问题、计划和市场问题、垄断和放松管制问题,还没有完全理顺。 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削弱地方政府经济建设职能,强化社会服务职能 由于大量参与投资,饲养着庞大的公务员阶层,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比建筑业公司拖欠的民工工资还要多 下一阶段要重点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如果不这样做,政府必须保护银行的利益。 因为4大银行提供了大量的税收 必须从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加快改革,竞争领域必须彻底市场化 中国原油市场的内部分工没有达到改革的预期效果,反而合作形成寡头垄断 如果不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打破垄断,中国经济将面临很大的麻烦 必须加快改革,根据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有序推进开放,从总体上看,开放有利于提高竞争 这四大问题是转轨经济特有的现象 转型迅速的国家已经处理了几个问题,垄断现象在东欧除个别产业外基本上不存在 中国经济在市场配置方面离真正的市场经济还有一段距离 六项措施解决经济风险第一,加强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 如果农村不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问题会越来越大。 因为消除贫困的唯一方法是接受教育 这是全世界发达国家无一例外的经验 我认为在中国现阶段应该把教育放在第一位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是就业岗位少,而是政策的协调是关键 如果中国能让高中以上学历的人就业,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20年增长3倍也没问题 第二,处理非均衡增长,建立比较有效的国民收入转移支付体系。 如果不这样做,就会发生社会问题,有可能引起社会的动荡 三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加强技术标准,变更经济评价指标,把教育、文化、卫生列为地方政府官员评价的亮点,gdp一俊不可掩盖百丑 第四,搞好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的利用。 在中外汇储备充足的情况下,应该鼓励公司投资世界矿产比较丰富的地区,推进中国资本在国外的快速发展战术 其中非常重要的是,对不可再生资源采用的控制,采取市场交换技术的战术,立足于培育中国自身的技术创新和中国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第五,加快结构调整,培养经济自主增长能力 发布适当的技术标准,限制过热领域的投资 如果强制命令银行不得给予房地产、水泥、钢铁、电解铝三个领域的贷款,那还是计划经济的模式 通过制定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技术标准,控制公司投资总比使用计划手段好 第六,加快金融体制重构,启动金融衍生品交易 利率期货、外汇期货、国债期货和重要产品期货都要分阶段上市 我国在世界初级原材料消费的增量中占有很大的份额,铁矿石增量的60%、钢铁增量的2/3都在中国,如此大的增量,如果依然在世界定价上没有发言权,我会很难过 此外,必须通过金融创新规避金融风险,将我国原油期货也包括在内 当然光靠金融创新是不够的,还需要重构金融体制,这是关键 金融创新与金融体制重构并存,有可能避免经济中长时间快速发展的风险

标题:“徐宏源:中国渐进式改革经济隐患凸显”

地址:http://www.water-quality.cn/wfjj/11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