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265字,读完约13分钟

位于王城的“三元及”每天都吸引着许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逍遥楼附近的状元廊聚集着桂林历代八大状元的雕像。

□本报记者张苑文/摄影

漓江之滨,逍遥的楼下,有60米以上的长廊,长廊上的牌匾上长着“状元廊”三个大字。 这条走廊连接东巷和逍遥楼,连接桂林一千多年的冠军文化。 桂林历史上的八位状元像聚集在这里,向市民游客讲述了穿越千年的风流韵事。

在充满现代气息的七星区,广西师范大学旁边的半塘路,古莲文化街这一历史文化街区也备受瞩目。 在这个200米长的步行者天堂里,摆满了数十幅壁画和雕刻。 《父子进士》、《四代翰林》、《五代奉行》等主题将人们带入了桂林古代廉政文化和冠军文化之中。

桂林甲天下的山水闻名世界,但很多人不知道。 秀丽的山水之外,桂林自古以来就是“状元之乡”。 桂林是广西历史上最冠军、进士最多的城市。 史料记载,明清两代广西中进士711人,桂林占242人,广西历史上举人9697人,桂林达4958人,占半数以上的广西历史上冠军10人,桂林8人。

千年来,桂林的状元文化为这座山水之城增添了独特的“文化韵味”,汇聚历代状元的深厚文化底蕴也成为桂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近年来,桂林深入实施“寻找文化力量,发掘文化价值”的战术,重建逍遥楼,修缮东西巷,建设王城历史文化街区,深入发掘桂林状元文化的魅力,以状元主题的雕塑、壁画,诗韵风流的状元故事,令人们岁月

历史篇:从《三元及》谈——桂林历代八状元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所在地正南的位置是桂林靖江王城以南的正阳门。 你可以看到前面的古楼。 这是桂林有名的“三元及”坊,清代学者阮元担任两广总督时,为这帮“三元”陈继昌而立。 虽然现在看起来很不起眼,但在过去,“三元及”是读书人获得的最大荣誉。 也就是说,乡试、会试、殿试都是第一名。 隋开科以来,通过科举考试能连接三元的只有13人,桂林的陈继昌是科举制度时代最后一个连接三元的人……接下来,让我们去历史悠久的王城。 ”。 导游的这篇解说让游客们一阵赞叹。

新年伊始,桂林王城景区前由游人编织。 走青石板路,穿过明代古老的城墙,游客们读着《三元及》背后的古老故事,感受桂林城悠扬的古韵。

在封建社会,“十年寒窗无人问津,一朝成名而知天下”是许多苦学者的座右铭。 在某些地区,报考中状元的人也是地方文化发达的象征。 自古以来,桂林科举考试成绩骄人,曾拿过8个冠军,因此有岭南“文化城”、“状元城”的美称,产生了许多好词。

《补考状元》赵观文

桂林的第一批状元赵观文来自唐朝末年,他于唐昭宗干宁二年(公元895年)去北京殿考试。 由于考官舞弊,该殿试录取了张李宪等25人,文采出色的赵观文名列第八。 据悉,得知考场内幕丑闻的人和落榜者愤慨不已,共同检举,主考官向排名第一的状元张昭宪泄露了考题。 昭帝李知道,大家怒不可遏,撤掉原主考官崔凝,改签新官主考,下令在武德殿复试。 经过重新殿试,赵观文被钦定为第一名,成为高中状元。

赵观文文采绝伦,但因性格耿介,不受皇帝恩宠,不受朝廷重用,结果言辞过激,惹怒权臣刘季述,郁郁不得志,托病辞官而归。

以诗歌闻名的冠军裴说

唐末状元裴说祖上是山西闻喜县人,他的曾祖父裴曙于唐宪宗元和元年( 806年)接到临桂县县令,之后定居桂林。 当时,桂林离岭南很远,没有频繁遭受战祸,社会秩序比较平静。 所以,裴少年时代很平静,给他了兴奋读书的机会。 据说唐哀宗天佑三年( 906年),在风雨飘摇的唐王朝进行了科考,裴与弟弟裴和谐相处,作为才学超群被桂州选中,送到北京参加科考。 裴是高中冠军,裴说排在第三位,在找花。 裴在首都担任礼部员外郎,裴和谐表示将返回岭南担任奉行。

裴在高中冠军后,在首都当官还不到一年,唐王朝就灭亡了,裴拒绝夺取唐帝位的朱全忠在宰相张文将率领百官去大梁迎接朱全忠时,弃官带小家离开洛阳,

裴先生是唐末有名的诗人,《全唐诗》收录其诗作51首而传世。

《跛足状元》王世则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不仅要经过严格的笔试,还有与现在的“面试”相似的关卡。 相貌丑陋或残疾的人,不容易在钦点上成为冠军。 然而,北宋时期桂林永福人王世在腿有残疾的情况下,一举夺冠获得中状元,成为中国千百年科举历史上的特例。

王世出身贫寒,小时候上山砍柴从山上滚下来,瘸了。 但是,他从小就羡慕读书人,总是在放牛的时候进学校馆偷听,竟然学得很好。 他的才学得到老师的赞扬,以后免费教他书。 宋太宗太平兴国8年,22岁的王世拖着跛脚,乞讨,长途跋涉来到京城,考取中状元,成为中国科举史上第一位残疾人状元。

广西历史上唯一的武状元李珙

李珙是桂林市永福县毛垌里古河乡陂角村(今永福县堡里乡甲浪屯东)的人。 北宋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成为广西历史上唯一的武状元,出任桂州知事副元帅、邛州团练使。 126年,金兵南入侵,李珙招募广西勇士3000人,孤军抗击敌人,在衡州与敌人展开激战。

金军包围宋军后,派人劝降,李珙生气地说。 “汝休得多言,珙不敢负国! ”。 这样说着,撕下战袍的一角,咬断中指,疾书几行:“即使草间活着,丈夫也发誓决不做。 现在是为忠义而死,变成鬼也要杀小偷! ’激战中,李珙壮烈殉国。

“三元及”陈继昌

桂林状元陈继昌以“三元及”闻名天下,清代200多年的联解元、会元、状元只有两人,他是其中之一。 中国整体从隋朝到清朝实行科举制度经过l297年,“三元及”的也只有l3人,陈继昌是科举制度最后的“三连冠”。 清代学者阮元在两广总督时,为他们的“三元”陈继昌在桂林靖江王城以南的正阳门设立了“三元及”坊。

陈继昌获得冠军后,多任外放官,他工作公正廉明,多兴利除弊,推动教兴文的事件,尤其是兴修水利,深得民心。

“文学大家”龙启瑞

清道光21年( 1841年),27岁的临桂县举子龙启瑞在北京礼部会考中名列头甲,之后在皇帝亲自主办的殿试中名列榜首,以钦点成为冠军。 后来翰林院的修撰。

咸丰元年( 1851年),广西爆发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军打破清军重围,直逼广西省会桂林城,桂林紧逼。 这时龙启瑞在家为父亲守灵。 桂林的广西巡抚邹鸣鹤登门请龙启瑞出山,协助守卫城堡。 龙启瑞文武双全,建言献策,果然守住桂林城,让太平军撤离桂林,北上全州。

龙启瑞博学多才,是中国文学史上有名的“岭西五家”之一。 龙启瑞是为后人所仰慕,还是他在晚清文坛的显赫地位,他一生写了几十部极具价值的治学专著和文学诗词专著,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来日的状元张建勋

张建勋来自桂林临桂县。 光绪15年(公元1889年),41岁的张建勋进入北京参加科学考试,当选后在殿试中以“民以食天”策论一举夺冠。

张建勋这本《以民食为天》的殿试论是精言宏论,是古怪的。 当时光绪皇帝刚亲政,想激励精图治,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家弱民贫困、国运衰败的现状,他看了张建勋这一政策论,不胜龙心大悦,之后拿了张建勋当冠军。 至今,“民以食为天”仍然是国民的常用语。

光绪32年( 1906年),张建勋被清政府派往日本调查其学务。 张建勋是有名的书法家,他在日本视察访问期间,与日本朋友研究书法,互赠书画作品,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全身骄傲”的冠军刘福娟

刘福娟出生于临桂县东乡刘家。 光绪18年( 1892年),刘福娟通过士科考试,一举夺冠,被光绪皇帝钦点成为冠军。

刘福娟一生诚实,从不恭恭敬敬。 他与只尊重为国尽忠的人,而不屑于与朝中的哪只苍蝇营犬调情的王公大臣搭档。 他经常对同事朋友说:“当官没禄都行,不能没有骨气! ’说。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他经常与晚清的名词王鹏运、朱祖谋聚会,大量创作伸张民族正义、抵抗侵略的词作,汇集了《庚子秋语》。 这些词作被后来的学者称为“反侵略文学”。 宣统三年( 1911年),也就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前夕,刘福娟在愤懑郁结中死亡。

讨论篇:《山水之城》为什么会成为“状元之乡”?

“春风得意马蹄病,一天看长安花”。 这是唐朝诗人孟郊进士和之后写的《登科后》的诗句,描写了学子取得功名后的兴奋。 状元,是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产物,也是古代文人的“最高荣誉”。

“科举制度是朝廷选拔人才的制度,规定读书人要功名,首先要取得秀才资格。 然后经过乡考,即在省(区)一级考试,在乡考中是举人(举子),乡考第一名被称为解元。 取得举人资格后,到京城参加全国会试,会试中为进士,第一名为会元。 取得进士资格后,最后参加殿试,殿试第一名是状元。 由此可见,获得状元称号确实不容易。 ”。

——桂林作家黄继树、梁焕成着的《桂林状元》一书这样解释古代状元的“来难”。

据该书介绍,隋大业3年至清代光绪30年(公元607-1904年)实行科举制度近1300年间,全国报考中状元的约680人,其中广西10人,这10人中8人来自桂林。

那么,桂林这座山水之城古称南蛮之地,为什么人才辈出,成为“状元之乡”?

黄继树和《桂林冠军》合着的梁焕成认为,桂林冠军冠名广西的原因在于桂林的文化土壤。 桂林是中国岭南地区交通的重要枢纽,也是中原文化在岭南传播的前沿和中心。

中原文化、岭南文化和西南文化与桂林大交流大融合,形成了多元文化交流的独特氛围。 冠以天下山水和独特的文化氛围,历史上吸引了柳宗元、黄庭坚、苏东坡、周敦颐、范成大、秦观等众多文化名人的到来,他们为桂林的文化氛围增添了越来越多的内涵和光彩。

历史记载,乡试举行时,广西各地报考的秀才云集桂林,靖江王府西华门旁的西华里形成“读书一条街”,读书人络绎不绝,众多客厅人满为患。 这些招待所的名字也大多与“高中”密切相关。 例如,高升宿所、三元宿所、贡院宿所、以及宿所、文长宿所、登科宿所等。

作家汤松波曾在《广西日报》上发表文案,认为桂林冠军冠名广西的理由除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外,还有在桂林任职的官员要工作。

汤松波认为,在桂林工作的官员大多具有相当的文化素养,桂林山水石刻的一部分是在桂林工作的官员留下的。 而且官员们大力培养科举考试人才,南宋时期的广南西路举刑狱王正功,独秀峰留下的包括千古名文《桂林山水甲天下》在内的诗作,都是他为了鼓励去北京赶考的考生们而写的。 而且桂林官员还把功成名就的陈继昌的“三元及”事迹刻在靖江王府的城门上,这是何等的荣誉,不知不觉中极大地激发了桂林人读书的积极性。

甲天下山水自然景观赋予桂林美丽的景色,俗话说“一方水土养方人”,生长在这里的桂林人也有着天地的灵气,风气开放。 散布在桂林的摩崖石刻更是无声的“教科书”。 因此,千百年来,无数桂林人在这山水之间受到深厚的文化浸润,即使人才辈出,桂林城也更加雄厚了基础。

传承篇:发掘状元文物读桂林

多年来,状元文化在桂林得到传承和发掘,保护状元元素古建筑,建设历代状元雕塑,科举文化在列馆开设等一系列措施,使桂林深厚的状元文化以更加生动的形象展现在世界面前。

接受采访的桂林作家黄继树说,状元文化是科举时代的产物,但其中不乏现代的积极意义,如状元的勤奋和辛苦。 这在现代可以转变成“感动的文化”。 桂林状元文化今天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从鼓励的角度来看,并非每个人都成为状元,但那“十年寒窗”的精神,是所有学子都应该具备的。 从对外交流的角度看,冠军文化可以作为桂林山水文化以外的辅助名片。

“桂林状元文化要与文化、金融、科技、旅游相结合。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吴忠军教授表示,桂林状元文化的挖掘不能停留在讲故事的层面上,需要与文化、金融、科技、旅游相结合。 桂林的状元文化依托于桂林的山水文化之间,桂林与全国其他地方的状元文化相比未必有特点,但只要结合桂林独特的山水文化,就会出现其独特之处和新奇性。

近年来,随着桂林国际旅游地建设上升为国家战术,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寻找桂林文化力量,挖掘桂林文化价值”的战术,迅速发展历史文化的传承、保护、利用和旅游产业,创造了国际旅游地新的旅游文化业态。

“努力整理、保护传承、开发利用桂林散珠碎玉式的历史文化系统”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秦曾多次对桂林的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提出要求。 在桂林状元文化的保护和发掘中,桂林近年来也持续着“亮点”。

年以来,桂林市重建逍遥楼,改造东西巷,在靖江王府建设“穿墙”、靖江王府、正阳东西巷、逍遥楼、周边街区等近1平方公里的历史文化旅游休闲街区。 如今,旧城墙外,昔旧街区实现了“华丽蜕变”,新建成的状元廊向世界集中展现了桂林历代八大状元的雕塑和故事。 在古代城墙中,穿越千年的文化精髓也得到了深刻发掘和传承:“三元及”坊得以完整保留,在古代贡院靖江王府内开设了广西科举文化陈列馆,人们在欣赏照片文字资料的同时,还穿越到了古代科举考试的场面,成为当时科举的学生。

此外,还有七星区古莲文化街、榕湖边的“清代四状元”雕塑等,生动地向人们展示了桂林状元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桂林文化的诗韵风流。

打开微信,点击下方的“发现”,采用“扫描”,就可以将网页分享给我的WeChat的力矩。

标题:“桂林状元文化:山水之城的诗韵风流”

地址:http://www.water-quality.cn/wfjj/11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