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66字,读完约3分钟

[发表评论][推荐朋友][关闭窗口][打印本稿] 在当代最卓越的政治领袖中,毛泽东属读书大家。别的不说,一部武英殿本《二十四史》,三千二百多卷,洋洋四成千上万言,他不仅通读了一遍,而且对要点史册、篇章反复读了三四遍。在他看来,《二十四史》是一部帝王将相史。站在历史唯物主义角度上,他厌恶这种修史大体上,但作为学者、政治家、军事家,他对这部史书的情感却是极其浓厚的。他强调,研究中国历史,“必需扎扎实实地把《二十四史》学时政导读好”。毛泽东读书,一是有趣使然,二是为现实计。他强调活读《二十四史》,从历史的后院走到现实的前院,借史喻今,借史明理。他在阅、批这部史书的并且,还不断地把从中获得的大量史料连同自己的读书心得绘声绘色地、寓以哲理地运用到他在不同场合的谈话、演讲、报告以及不并且期的着述中,这些自然比他对这部史书的批注文案还要丰富。

“毛泽东:"项王非政治家,汉王则为高明的政治家"”

“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

毛泽东读《南史·韦睿传》时,曾被韦睿的事迹所深深吸引,因而他在该卷浓圈密抹,文案批注达二十五处之多。

《南史·韦睿传》载:韦睿,南朝人,初为齐末太守,后从萧衍起兵,成为梁的名将。他“多建策,皆见用”,是梁武帝征伐四方、平定天下的得力助手。梁武帝天监四年,韦睿率兵攻打北魏小岘城,在久攻未拔的情况下,韦睿便“巡行围棚”,环城悉心察看了解地形和敌情,亲自制定作战方案。攻克小岘城后,继而进讨合肥,又是久攻不下。韦睿亲临前线,“案行山川”,再次环城悉心进行侦察研究,终于发现破城办法。毛泽东在这两处分别加了旁圈,地角天头分别批注:“躬自调查研究。”

传记对韦睿合肥之战中的事迹记载较详,毛泽东批注亦详。这一段传记中这样叙述:“睿素赢,每战,不尝骑马,以板舆自载,睿励众军。魏兵凿堤,睿亲与争。魏军却,因筑垒于堤以字固。城溃,俘获万余,所获军实,无所私焉。初,胡景略与前军赵祖悦同军交恶,志相陷害,景略一怒,自啮其齿,齿皆流血。睿以将帅不和,将致患祸,酌酒自劝景略曰:‘且愿两虎勿复私斗。’故终于此役得无害焉。睿每昼接客旅,夜看兵书,三更起张灯达曙,抚循其众,常如不及,故投募之士争归之。所至顿舍,修立馆宇……”毛泽东对此很兴致趣,在文句旁密加旁圈。说到韦睿每战“以板舆自载,督励众军”和“魏军凿提,睿亲与争”,毛泽东分别在天头地角两处批注:“将在前线。”说到攻克合肥“所获军实,无所私焉”,毛泽东批注:“不贪财。”说到韦睿团结部下,亲自调解胡、赵矛盾时,毛泽东批注:“干部需和。”说到韦睿治军,通宵达旦,操劳各总事务,设立法度一段,毛泽东批注:“劳谦君子。”

“毛泽东:"项王非政治家,汉王则为高明的政治家"”

《南史》对韦睿一生评价颇高:“睿雅有旷世之度,莅人以爱惠为本,所居必有政绩。将兵仁爱,士卒营幕未立,终不肯舍,井灶未成,亦不先食。被服必于儒者,虽临阵交锋,常缓服乘舆,执竹如意以麾进止。”毛泽东对此极为推崇,挥笔写道:“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

一部《二十四史》,人物纷纭,论地位,韦睿说不上显赫。但毛泽东如此情有独钟,不惜笔墨地批注,原因何在?首先,在韦睿的身上,体现着作为领导干部的种种美德与素养,诸如谦逊朴实、率先垂范、节俭廉洁、团结同事、勤奋从业,还有毛泽东素来推崇的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等等。这些,在今天乃是涉及到党风、政风的大问题,所以毛泽东十分看重。

(来源:中国共产党信息网)

(责任:张静)

标题:“毛泽东:"项王非政治家,汉王则为高明的政治家"”

地址:http://www.water-quality.cn/wfjj/10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