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413字,读完约14分钟

编者:西部大开发实施十年来,整个西部地区发展迅速,但有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非常落后,人们生活极度贫困,它们与东部,甚至整个西部的差距没有缩小。 云南怒江州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在开发与保护的困境中,它陷入了“抱着金饭吃”的困境。 专家认为,要咬怒江那样的“硬骨头”,西部大开发政策应该从过去的整体推进转变为对特殊地区的积分扶持,核心是加大开发和保护力度,在开发中保护这些地区,在保护中迅速发展。 $$分页符$$

前篇

生活真苦啊。 保护环境真的很难

“天一条缝,地一条沟,散步,种地如攀岩”这是云南省怒江侗族自治州许多群众的生产、生活写照。 位于云南西北部的怒江州由于生存快速发展环境恶劣和长时间建设投入不足等原因,交通闭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十分落后,所辖4个县均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县”,近一半农村生活人口仍处于贫困之中,人为

交通不顺畅,渡河闲逛

记者从怒江州府所在地六库町驱车沿着怒江向北行驶,多次看到当地人四处逃窜。 福贡县马吉乡旺基德村的村民阿起说,她是过河来买盐的。 就算不散步,也要一个多小时。 “我们大人在闲逛很正常,但是孩子一个人去学校,还是很危险的。 ”

怒江州位于滇西边境,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区域,以雄奇险峻的怒江大峡谷闻名,高黎功山和碧罗雪山绵延数百公里,创造了怒江大峡谷壮美的景观,峡谷居民举步维艰。

“溜索”在某个景区被认为是刺激惊险的旅游项目,但在怒江上有点成为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着急、走亲戚、上学都需要过河。

怒江州委员会书记段跃庆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怒江两岸农民居住分散,没有资金,滑坡已成为当地人最常用的交通工具。 过去是用竹篮和藤编的,极不安全,现在政府用钢索代替竹篮定期检查更换,安全性大大提高。

据悉,溜是怒江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缩影,目前怒江是无机场、无铁路、无水运、无高速公路的“四无”地区。

“现在从六库到省会昆明,开车大约需要9个小时。 我们在省里开半天会,中间往返两天。 ”。 段跃庆说。

州府到省会很难,州内道路更差了,记者去的福贡县到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通县道路非常窄,一个地区两辆车相遇时,一辆车先靠边停,等对面的车过去了才能走。 从县到镇、村的路更难走了,通往福贡县石月乡利沙底村培朵组的山路崎岖,多条弯路,记者乘坐的越野车必须倒车一次才能通过。

怒江州交通局副局长赵润泽表示,由于许多道路建在半山腰,经常“晴通不下雨”,但“三江”的大部分桥梁设计成人马吊桥,两岸修路,但“通道不开通”的现象非常普遍。

据怒江州扶贫办公室统计,目前全州47.3%的行政村还没有通车。

生活艰苦,农村生活的46%贫困

45岁的恒有堂是怒江州福贡县石月乡利沙底村培朵集团的村民,至今未婚,与82岁的父亲住在两个小房间里。 记者看到他家的房子建在斜坡上,挂在入口和斜坡之间的六根树干成了母子二人出入房子的小“桥”,房子的墙壁用竹篙织成,漏风。

为了御寒,恒有堂在家里堆了一堆火。 家里只有一盏灯亮,黑白电视机一个也不能正常播放,屋顶的茅草屋顶在云南实施“扶贫安居工程”后,换成了石棉瓦。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怒江上获悉,恒有堂家这样的贫困家庭还很多,很多家庭更贫困。 据怒江州扶贫办公室统计,全州人均收入不足1196元的贫困人口还有14.07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46%,其中96%以上的独龙族、90%以上的怒族、90%以上的侗族、89%以上的普米族大族

据统计,2008年,怒江州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8042元和1448元,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3和云南省平均水平的1/2。 目前,全州61%的农业人口还没有处理安全用水问题,32%的自然村没有供电,8.57万人要方便地开发处理生存和快速发展问题,2.5万户贫困农户还住在茅草棚、棚户区。

段跃庆表示,西部大开发以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怒江的扶贫开发力度,但由于自然条件差、扶贫开发投入资金有限、产业支持不足等原因,怒江整体贫困现象没有根本变化,脱贫任务还很艰巨。

生态破坏,4万多人仍然生活在滑坡体之下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怒江两岸,陡峭的山坡上,仿佛大小不同的耕地镶嵌在一片山林植被中,外来的人形象地被称为“大字报”地。

怒江州委员会书记段跃庆向记者表示,怒江98%以上的面积是高山峡谷,坡度25度以上的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76%,农民大多在陡峭的山坡上耕作。 所以说“耕地就像攀岩一样”。

“贫困怒江人不得不伸手山林,山林被砍,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怒江州州长侯新华说。

“由于有限的耕地支撑着过剩的人口,为了吃饭,老百姓用陡坡开垦、宽种薄收的方法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造成生态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怒江州环境保护局局长侯新文说。 据怒江州扶贫统计,全州基本稳产农田只有40.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9.8%,人均不到1亩,水利化程度只有18%,人地矛盾十分突出。 据怒江州环保局调查,全州现有657个滑坡、泥石流点,4万多人出于安全隐患急需转移。

另外,由于农村能源结构单一,老百姓只需砍伐树木即可满足基本燃料需求,全州农村生活用柴量每年达300万立方米。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怒江州实行了最严格的政策,完善和保护了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顶地区的生态,2000米至2500米半的山地生态恢复较好,但加剧了2000米以下的河谷地区的人类活动,而河谷地区, ”侯新文说。

怒江州委员会副书记李四明认为,怒江重复“生态立州”的快速发展思路,严格执行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但广大农村地区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尚未发生根本变化,因此发生了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等现象。

中篇

“拿着金碗乞丐吃饭”背后的三大矛盾

与怒江州整体贫困鲜明对立的是拥有丰富的水能、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捧金碗吃饭”是怒江的客观写照,资源特点和快速发展滞后的极大反差形成了特殊的怒江快速发展问题,这个问题也是怒江的快速

环境保护陷入“恶性循环”

怒江州拥有世界一流的水电、矿产和旅游资源,各类矿床共有28种,280多个矿床,锌占世界1/3,铅1/6。 水力资源可开发的设备容量在2000万千瓦以上,相当于三峡工程的发电规模。 “东方大峡谷”闻名世界,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另外,怒江州位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腹地,全州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的58.3%,环境保护任务十分艰巨。

怒江州州长侯新华表示,水电、矿产一直被视为对环境危害较大的产业,因此怒江开发这两种优势资源进展缓慢。

以水电开发为例,2003年国家发改委计划在怒江干流建设2库13级水电站,但在强大的反对水电开发舆论压力下,该计划被搁置,至今仍未启动。

矿产开发也同样受到阻碍,兰坪凤凰山铅锌矿是迄今国内查明的最大铅锌矿床,探明铅、锌金属储量1547.61万吨,一期开发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增收、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二期开发关键期

侯新华说:“开发进展缓慢,不仅没有达到环境保护的初衷,反而给环境保护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侯新华说,丰富的资源无法使用,老百姓的贫困面貌无法改善,只能伸手山林,生态遭到破坏。

“贫困是生态破坏的根源”怒江州环境保护局局长侯新文说,脆弱的生态环境支撑着过剩的人口。 如果水电还没有开发,怒江人民会越来越穷,生态也会越来越差。

“为了保护环境,怒江的特色资源得不到开发,老百姓就无法摆脱贫困,不得不耕种火种,导致环境进一步恶化,怒江陷入恶性循环。 ”侯新华说

过低的补偿会折磨人们的生活

怒江州从1998年开始相继推进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两大工程,全面停止对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调整木材生产计划和产量,压缩个人木材采伐指标,将事业重点转移到森林资源保护和公益林建设上。

据怒江州林业局统计,经过10年的努力,到2008年底,全州累计完成退耕还林54万亩,天保工程森林管理面积1263.8万亩,占全州林业用地面积的70.8%。

“实施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后,森林资源得到了比较有效的保护,但是由于天然林禁止采伐,地方财政收入和群众收入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 怒江州林业局副局长刘富泰说。

据统计,1997年森林禁伐前,木材收入约占怒江州地方财政收入的30%,禁伐后木材收入基本为0。 怒江森林资源消耗量从1997年171.39万立方米减少到现在的63.41万立方米,商品材料产量也从45.21万立方米减少到0,降幅分别达到63%和100%。

停止采伐后,由于相关补偿标准过低,农民的利益也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福贡县上帕镇腊竹底村的村民迪路东告诉记者,由于不能砍树,没钱买煤,所以每年9月开始捡从河边冲到上游的枯枝,准备过冬的柴火。

另外,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怒江州的水电开发、矿产开发也基本停滞,老百姓至今仍过着非常贫困的生活。

侯新华表示,在国家尚未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条件下,有“伐木不动、动山不动水”的条件,怒江人民失去了生存和快速发展的依赖,保护义务远远超出了自己无法承受的能力。

为了快速发展,“捉襟见肘”是不够的

在水电矿产两大优势资源因环境保护而难以开发的时候,怒江旅游产业需要快速发展,但落后的交通切断了怒江快速发展特征资源的最后希望。

“我是去旅行,不是受罪。 ’重庆市民长期向往怒江大峡谷美丽的风景,但约10个小时的路程让他措手不及。

据侯新华介绍,怒江要快速发展旅游业,必须首先处理以交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但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 怒江是典型的“吃饭财政”,没有资金投资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据侯新华介绍,目前,国家和省份对地方资金支持采取“资金跟随项目”的形式。 也就是说,虽然项目有资金,但两个因素都以怒江为代表的落后地区很难得到国家资金支持。

一、在国家给予资金之前,地方必须做好大量项目的前期准备,这需要较大的前期投入,极端贫困地区甚至没有前期投入的资金。 这是因为连获得国家资金的条件都没有。

二、项目资金往往采用“中央投入一些,省补助一些,地方筹措一些”的模式,要获得上级项目资金,地方还必须补助,但怒江没有补助的资金。 因为这个国家和省级的资金也变成了“水中月,在镜子里使用”。 $$分页符$$

下一篇

专家建议:建立西部大开发的“特区”

专家认为,改革开放之初,深圳经济特区试点拉开了东部乃至全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序幕。 目前,在扶贫攻关的关键时期,对西部特殊地区也需要采取特殊扶持政策,希望西部也建设扶贫开发的“特区”,在税收、资金、土地、人才等多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硬骨”需要特别的支持政策

“纵比,西部大开发十年来,怒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些变化显着,但怒江与全国和全省快速发展的差距并没有缩小,而是更大了。 ”。 怒江州委员会书记段跃庆说。

段跃庆认为,怒江与全国差距持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政策普遍性与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特殊性之间的矛盾。

西部大开发比较西部地区的整体支持政策,但西部地区广阔、快速发展阶段各不相同、快速发展水平不同、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受益程度也不同、经济好的地区受益大、落后地区无补助等,是可以获得的重要项目

因此,十年来,成都、重庆等地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以怒江为代表的落后地区在西部大开发中效益甚微。

云南省西部开发办公室副主任刘绍鸿表示:“十年来,基础条件稍好的地区已经发展很快,剩下的都是基础条件稍差的“硬骨头”,这些地区需要特别的扶持政策来摆脱贫困。

例如,在土地政策方面,中央从全国情况出发,近年来加强了土地资源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但随着西部大开发战术的深入实施,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逐渐迅速发展,对建设用地的诉求不断增加,国家适度放宽西部地区的土地利用政策

打破以交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瓶颈

“要致富,首先要修路,西部极端贫困落后地区要快速发展,首先要打破以交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瓶颈。 ”怒江州州长侯新华说。

目前,西部贫困落后地区大多处于边远山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落后,严重制约了当地的快速发展。 侯新华说:“只有交通处理才能带来人流,有人流就有资金流,有资金就能快速发展。”

怒江州内地形多而复杂,位于三山两谷之间,没有水路运输和铁路运输的条件。 因为这种快速的航空和道路发展已经成为改善怒江交通运输条件的必然选择。

侯新华希望民航总局和国家相关部门支持怒江民用机场建设,早日立项,早日上马,争取早日通航。

关于道路交通,怒江明确了“对外通道分级、农村道路畅通、三江桥梁便民化”的快速发展目标,大致需要150亿元的资金,如果没有国家的支持,这也不过是“纸上谈兵”。

开发需要实现良性互动

怒江拥有水能、矿产和旅游三大优势资源,但受环境保护等舆论压力,怒江干流水电开发一直未获批准,矿产资源开发困难,旅游难以产业化,资源特征难以转化为经济特征。

段跃庆认为,要改变怒江“水富、矿强、景色美”的资源特征与“民贫、州弱、底薄”之间的巨大反差,必须加大以水电为主的特色资源开发力度,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怒江州环保局局长侯新文表示,怒江正在开展水电产业循环经济的研究工作,形成了“以林保水、以水发电、以电护林”的循环经济模式,目标是走符合怒江实际的开发与保护之路。

刘绍鸿说,目前西部许多不发达地区是资源丰富和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这些地区必须树立科学快速发展观,在开发中加以保护,在保护中迅速发展。

标题:“富饶的贫穷:徘徊在开发与保护两难中的怒江”

地址:http://www.water-quality.cn/wffc/5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