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075字,读完约15分钟

原标题:年湖北省旅游快速发展评价报告(摘要)

湖北省旅游快速发展评价结果揭晓

近年来,国家重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上升到国家战术水平。 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旅游快速发展,要求按照“大战术中的大产业”推进旅游支柱产业建设,建设旅游经济强省。 湖北旅游业近年来创造了机遇,旅游经济总量和增速领先中部,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在全省内需扩大、稳定增长、结构调整、就业增加、减贫、惠民生中发挥了重要意义,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生力军。

年是我省“十三五”快速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我省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机遭遇期和加速转型升级的战术关键时期。 湖北省旅游快速发展委员会委托华中师范大学开展年湖北省旅游快速发展评价调研工作,根据旅游产业竞争力、游客满意度、旅游快速发展速度等方面建立旅游快速发展评价体系,通过调研统计数据盘点和拆解全省及各市州的旅游快速发展状况,影响旅游快速发展水平 寻找准旅游快速发展中的亮点、难点、行动要点,为“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建设全国旅游快速发展支点,全面推进旅游业质量提升增效和转型升级”提供政策依据,现已完成调查评估。

实力鲜明,引领快速发展

旅游业整体实力稳步上升

湖北接收游客5.73亿人,实现旅游总收入4870亿元,同比增长12%和13%。 在入境旅游发展势头强劲、全国入境旅游普遍下滑的情况下,武汉市、宜昌市、神农架林区等重点市州的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仍能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长。 年湖北旅游综合实力上升到全国第八位,是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的最高水平。

二、旅游业成为构建幸福湖北的重要推进器

我省高质量旅游资源密集,5a级景区数量居全国首位,AAAA水平及以上景区比达到38.6%。 年,各级旅游主管部门推出全省或区域旅游年卡等系列惠民措施,进一步激发了我省居民在省内旅游方面的潜力。 年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中69.2%为本省游客,其中月收入5000元以下的群众比例达到74.1%。 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为人民群众的休闲活动、幸福生活提供了高质量的游憩空间和服务设施。

三、长江黄金旅游带成为拉动湖北旅游快速发展的强大引擎

长江旅游带沿线的武汉市、宜昌市、黄冈市、恩施州等市州聚集了我省约8成的旅游总接待人次和旅游总收入,是湖北旅游快速发展最具活力、最具带动性的区域。 在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公布的年全国区域企业品牌价值评估百强排行榜中,“宜昌三峡旅游”为717.14亿元,成为唯一进入前三的旅游企业品牌。 “长江三峡游”“长江游”已成为我省吸引国内外游客最闪耀的金字招牌。

四、核心城市在旅游升级中发挥凝聚和引领作用

武汉市、宜昌市作为湖北省的两大旅游发展迅速,在全省旅游业产业优化、游客集散、服务提升等方面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 其中,武汉市作为拉动全省、辐射中部地区的旅游动力源和集散枢纽,年旅游接待总人数达2.33亿人,旅游总收入达2505.7亿元,分别占全省接待总人数的40%和总收入的49.8%。 宜昌市作为鄂西生态文化圈的核心城市,年旅游接待总数达0.57亿人,旅游总收入达602.05亿元,分别占全省旅游接待总数的10%和旅游总收入的12.4%。 武汉市和宜昌市旅游业集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湖北游客集散、旅游空间布局优化和旅游产业升级。

五、两大旅游圈相互融合,形成双轮驱动的格局

年湖北省旅游业快速发展水平前十名中,武汉城市圈占4席,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占6席,两大旅游圈互为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市场。 国内游客中,近7成是省内游客。 我省以武汉市和宜昌市为中心,初步形成了以黄冈市、咸宁市、十堰市、恩施州、荆州市等为重要节点的五小时旅游圈,两大旅游圈双轮驱动的快速发展格局已经形成。

六、旅游投资“洼地效应”进一步显现

年完成旅游投资890.87亿元,同比增长25.1%,大型项目多,空之间地域分布呈现广阔态势,旅游投资热点区域从武汉、宜昌等中心城市到十堰市、荆州市、神农架林区、仙桃市等

七、省外出境旅游客源结构持续优化

在游客方面,国内游客源半径逐渐扩大,省内旅游持续活跃,外省下巴旅游增长强劲,特别是河南、湖南、广东、江西、四川、北京、重庆、上海等省市下巴游客数量增长较快。 此外,我省在港澳台、海外市场日韩、欧美等地传入的客源地影响大大加强和加强,逐渐扩大到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等中远程客源地。

八、旅游市场秩序和旅游环境继续好转

调查显示,我省不仅不断加大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力度,继续加强联合执法、社会监督、公开曝光等有力措施,还对“黑车”、“黑社”、“黑导”、“黑网站”和低价旅游陷阱进行了专项整治 受访者对湖北省旅游市场秩序评价普遍较高,了解湖北省旅游市场秩序就业情况。 整个旅行社诚信规范化,景区旅游环境日益改善,游客们纷纷表示在湖北旅游比较放心、顺利、舒适。

旅游快速发展水平指数

综合评价

年湖北省旅游快速发展水平指数为74.1点,比去年增长2.9点。 其中,武汉市、宜昌市、十堰市、黄冈市、恩施州5个市州旅游快速发展水平指数得分高于全省平均得分。

年湖北省旅游快速发展水平指数评价由旅游产业竞争力、旅游快速发展环境、游客满意度、负面影响四个二级指标组成。 其中,旅游产业竞争力指数为70.1点,旅游快速发展环境指数为75.9点,游客满意度指数为78.1点。 年湖北全年无重大旅游负面事件,负面影响指数为0分。

旅游产业竞争力

产业竞争力主要由综合效益、市场主体、项目建设、新业态四个三级指标组成。 年湖北省旅游产业竞争力指数为70.1分。 其中,武汉市、宜昌市、十堰市3个城市的旅游产业竞争力指数得分高于全省平均得分。

旅游快速发展的环境

旅游快速发展环境主要由体制机制、区域创建、公共服务、人才支持四个三级指标组成。 湖北省旅游快速发展环境指数为75.9点。 其中,十堰市、宜昌市、恩施州、黄冈市、武汉市五个市州的旅游快速发展环境指数得分高于全省平均得分。

游客满意度

游客满意度主要由旅游环境评价、公共服务评价、旅游要素评价三个层面的指标组成。 年湖北省游客满意度指数为78.1点,比上年增长0.7点。 其中,恩施州、神农架林区、宜昌市、武汉市、十堰市、黄冈市、襄阳市7个市州游客满意度得分高于全省平均得分。

旅游快速发展速度评价

报告书从国内旅游、入境旅游、推广收益、市场主体、项目建设、资金投入、项目编制、人才培养8个方面判断了省内各市州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速度。

一、国内旅游快速发展速度指数

排名前十的市州依次为:1.武汉市2 .宜昌市3 .咸宁市4 .十堰市5 .襄阳市6 .神农架林区7 .鄂州市8 .仙桃市9 .荆门市10 .黄冈市。

二、入境旅游快速发展速度指数

排名前十的市州依次为:1.宜昌市2 .武汉市3 .神农架林区4 .潜江市5 .咸宁市6 .十堰市7 .荆州市8 .襄阳市9 .荆门市10 .仙桃市。

三、推进利润快速发展速度指数

排名前十的市州依次为:1.随州市2 .黄石市3 .咸宁市4 .孝感市5 .宜昌市6 .仙桃市7 .十堰市8 .荆州市9 .恩施州10 .神农架林区。

四、市场主体快速发展速度指数

排名前十的市州依次为:1.随州市2 .黄石市3 .黄冈市4 .恩施州5 .武汉市6 .荆州市7 .襄阳市8 .神农架林区9 .荆门市10 .孝感市、天门市。

五、项目建设快速发展速度指数

前十名的城市依次为:1.仙桃市2 .神农架林区3 .随州市4 .黄石市5 .十堰市6 .襄阳市7 .武汉市、潜江市和荆门市10 .黄冈市、恩施州。

六、资金投入增长速度指数

排名前十的市州依次为:1.孝感市2 .潜江市3 .荆州市4 .黄石市5 .神农架林区6 .襄阳市7 .黄冈市8 .随州市9 .恩施州10 .荆门市、宜昌市。

七、编制项目快速发展速度指数

排名前十的市州依次为:1.宜昌市2 .仙桃市3 .十堰市4 .黄冈市5 .鄂州市6 .襄阳市7 .恩施州8 .孝感市9 .荆州市10 .神农架林区。

八、人才培养快速发展速度指数

排名前十的市州依次为:1.天门市2 .神农架林区3 .黄石市4 .武汉市5 .恩施州6 .黄冈市7 .荆州市8 .襄阳市、宜昌市10 .孝感市。

不足以正视挑战

一、区域旅游发展迅速不均衡,市州差异比较明显

湖北省的旅游产业呈现出高度的集中性和非均衡性。 武汉市旅游市场规模绝对领先,近三年武汉市旅游总收入占全省旅游收入的50%左右,入境旅游收入达到80.9%。 作为省副中心城市的宜昌市和襄阳市两市的旅游收入合计也不到武汉市旅游收入的二分之一。 黄冈市、咸宁市、十堰市、恩施州、荆州市、神农架林区等市州旅游快速发展速度明显,但市场份额有限,综合效益不显著,其旅游快速发展存在很大潜力和空之间

二、汉江旅游带发展迅速滞后,综合环境亟待改善

与湖北长江旅游带相比,我省汉江旅游带沿线城市的快速发展尚未提高,旅游产业竞争力、旅游快速发展环境、游客满意度等方面的总体状况明显滞后于长江旅游带沿线城市的快速发展水平。 汉江旅游带沿线9个城市在年湖北省旅游快速发展评价中,除武汉市、十堰市、襄阳市、孝感市4个市外,全省前10名以内,其他5个市旅游快速发展均要提高,特别是天门、潜江和仙桃3个省直管市近期3

三、入境旅游参差不齐,两极分化现象比较明显

年入境游客数量中,只有武汉市、宜昌市、神农架林区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其他许多市州入境游客增长乏力,有些市州甚至出现负增长。

四、综合监管机制改革需要深入推进

调查显示,我省游客自助旅游比例为86.4%,约6成游客利用网络搜索和预约旅游新闻等服务,游客自助智能旅游是我省旅游活动的主流和趋势。 旅游者新行为的特点要求各市州进一步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加快旅游主管部门从领域管理向旅游目的地综合监管的转变,加快市级旅游快速发展委员会、旅游综合监管指导机构的设立等创新。

五是旅游人才结构性不足,人才培养规模减少

湖北省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滞后于旅游快速发展的增长状况。 而高素质旅游人才供给不足,以导游为例,全省中级导游人数783人,仅占全省导游总数的3.3%,中高级导游服务人才不足。 另一方面,一些市州的旅游人才培养增长停滞。 例如全省旅游大学(包括中高职)在校生人数近三年来逐年减少,旅游饭店业专业技术人员供给紧张,与全省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态势不一致,不利于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六、部分景区经营管理粗放,精品品牌建设任重道远

我省高质量旅游资源密集,5a级景区数量居全国首位,AAAA水平及以上景区较高,达38.6%,但仍有一个景区停留在“圈地销售单”粗放阶段,景区内餐饮、娱乐、购物等 观光地的游乐设施很旧,存在安全问题。 一景区智慧旅游技术运用水平不高,景区人流管理、安全监管、高峰分流、智能停车诱导等综合监管方面尚未提高。 另外,与“千年一代”游客相比,使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推进事业还很落后。 一个高质量的景区在建设中国闻名世界的旅游精品品牌方面仍然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七、有些景区交通不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亟待处理

省内一些市州在从公共交通集散地到景区的路程中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观光直达专车不足,自助游客必须多次换乘,不能直达景区门口,也保留了可以乘坐“黑车”非法运营的机器。 由于对景区的标识缺失或不清晰,会影响游客的体验。 景区停车场设置、旅游线路不合理,旅游旺季存在停车难、道路拥堵等现象,影响游客正常的旅游体验。

八、旅游公共服务已成为短板,供给侧改革需要展开和深化

调查表明,我省现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与自助智能移动的大趋势不一致。 在智力旅游方面,积分旅游市州旅游预警、舆论监测、人流管理等综合智能监管平台的功能有待提高。 在游客集散服务系统制度建设中,一些市州必须完善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咨询中心、景区服务中心等方面的接待服务功能。 在旅游厕所的建设中,乡村景点和新景区必须重点处理“厕所难”等问题。

追求创新,打磨企业品牌

加快湖北长江旅游带的快速发展,建设长江经济金腰带

湖北省作为长江流域的旅游资源富集区和精华区,将成为引领中部地区旅游崛起的核心增长极、长江经济带的旅游黄金带。 在区域合作方面,要加强与上海、重庆等重点城市的合作,构建长江综合交通互联网,组团向国内外定位。 在城市开发方面,支持中心城市武汉市和宜昌市加快长江大型旅游港、武汉长江新城建设等。 要点支持鄂东、鄂中、鄂西重要节点城市黄冈、咸宁、荆州、恩施等市州差异化协同快速发展。

二、加快推进全球旅游项目,充分释放旅游快速发展的潜力

对比各市州旅游快速发展的短板问题、游客急需处理的问题,湖北省及各市州相关部门要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快速发展战术的落实。 条件成熟的市州以旅游业为特征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进行各方面、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的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快速发展,社会共同共享,旅游业引擎带动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

三、对接国家快速发展战术,打造区域旅游精品品牌

自行对接“一带一路”战术,大力推进“万里茶路”旅游项目。 要点支持武汉市、襄阳市丝路国际旅游港建设,支持咸宁万里茶道源城市、赤壁市万里茶路文化旅游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 积极开展万里茶路沿线城市旅游合作,在海外加强与中亚、俄罗斯的旅游合作。 以湖北自贸区建设为契机,在武汉、宜昌、襄阳等地开发国际旅游自由购物区,以免税购物和高质量出口商品为核心,引入多种休闲业态,形成了旅游购物、旅游度假、康体保健、特色餐饮等为一体的新型国家级旅游开发区。

四、实施“旅游+”工程,加快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的快速发展

树立“全球旅游”快速发展理念,运用“旅游+”快速发展模式,大力推进湖北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资源型融合、生产型融合、服务型融合。 以推进旅游与农业融合为重点,实施“乡村旅游行李箱工程”,引领以前流传的产业结构转型和高度化。 然后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互联网等产业的广泛融合。

五是实施形象提升工程,展示湖北旅游对外新形象

在大制作、大推广中展现湖北旅游的魅力,宣传“知音湖北,滇缅”的旅游整体形象。 将旅游形象纳入全省对外整体形象中,使旅游成为自信、礼仪、开放、包容、文明、诚信湖北良好形象的重要载体和显著标志。 融入“一带一路”战术,对外加强与沿线各国的合作,对内加强与中三角、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各省的合作,促进旅游的快速发展和共赢,体现了湖北旅游的行为和担当。

六、实施服务升级工程,适应大众旅游时代游客的新期望

对比旅游资费诉求日益显现的新变化和新趋势,着力构建主客户共享、国际水平、体系完善、高质量高效、安全舒适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制度,加快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创新。 按照“1+3”总体规划,以旅游厕所革命为核心,以旅游交通便利化、游客咨询服务中心、智慧旅游为要点,一带一路深入推进全省旅游公共服务建设。 (委托单位:湖北省旅游快速发展委员会调查机构:华中师范大学)

标题:“2016年湖北省旅游快速发展评价报告”

地址:http://www.water-quality.cn/wfjj/11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