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56字,读完约2分钟

位于承德市西北117公里的围场县境内。 从承德避暑山庄出发,经过隆化县城,往北走50多公里有狭窄的山,周围群山起伏,来到这里,一刀两断形成陡峭的悬崖,这是隆化和围场县的边界——崖口,也是进入木兰围场的入口。 清朝皇帝进入《秋弥》后在这里停留,建造了行宫,现在悬崖以南的悬崖上,耸立着用汉、满、蒙、蔺文草案刻的石碑,除了作历史见证外,行宫还遭到了破坏。 从此北行进入了当时的“木兰围场”。

木兰围场周围300多公里,占地约1万平方公里,现在的围场县几乎接近原皇家狩猎的面积。 围场北侧为平均海拔1400米以上的坝上高原,南侧为地势低洼的燕山山脉,这里山峦重叠,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密集,河流纵横,野生资源丰富。 适用于各种鸟和兽的生长活动。 康熙帝在公元1631年(康熙二十年)选择了这个地方,以“卡拉萨姆、翁牛特诸旗献牧场”的名义设立了木兰围场,场内根据山势地形的变化和鸟兽的分布情况划分了67个小型围场。 在木栅栏、柳树边缘的边界,设置了40个巡逻哨所(原为卡伦)巡逻边的保护,禁止老百姓进入这个王室禁地,在自然生态上,形成了天然的动植物保护区,林木参天,野兽遍地狩猎。 康熙四十五年设立围场总管,干隆十八年(公元175年)增设左右翼展各一人,守卫者满族、蒙古人旗兵丁增至800人。

“木兰围场”

木兰是满语“笛鹿”的意思,每年秋分以后,打猎的队伍黎明前都会躲在密林里,戴着鹿皮帽子,穿着鹿皮衣服,吹笛子,模仿鹿鸣,带领鹿群进入埋伏圈。 康熙在承德设木兰围场包围,与清军在其他地方包围相比,气势最大。 根据康熙二十二年的规定,每年以12000人的规模举行“秋弥”活动。

不仅“中央政府”各部官员必须参加,蒙古各部王公贵族也聚集在这里,每班连续举行20天,盛况空前。 周末,皇帝和王公贵族聚集在周场南部的张三营,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会。 喝酒、相扑,比赛武术。 宴会后,清帝“宴请”了蒙古王公。 由此可见,木兰围场不仅是满、蒙军的大规模军事活动,也是清中央政府和蒙古各部的盛大集会,联系全国各民族的上层人物,加强边防的政治目的。

随着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原来的皇家狩猎场已经开放,人们可以在这里观赏坝上草原、林海的风景,通过狩猎获得野味。 然后,也可以沿着皇家狩猎路线,探索当年的狩猎和戍边的古战场。 (来源:北京新闻网)

标题:“木兰围场”

地址:http://www.water-quality.cn/wfjj/10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