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39字,读完约3分钟

《新闻网》北京3月4日报道(记者雷汉发)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础。 兴修水利、排涝、关系人类生存、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今年1月中央发行的一号文件有这样确定的论述。 我们作为共和国的一级地方政府,当然应该把水利建设的事件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这是全国人大代表、河北邯郸市代理市长郑雪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开场白。

郑雪碧说,邯郸是河北最南端的经济大市,无论是工业经济还是农业生产用水额都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上。 但是全市水资源总量只有16.7亿立方米,平均到头191.6立方米,只占全省人均平均量的62%,占全国人均量的9%。 远远低于联合国明确的人均平均500立方米严重缺水标准。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市委、市政府当然要把水利建设和改革放在重要位置。 建国以来,经过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邯郸地区建成了岳城、东武市两座大型水库、车谷、口上、四里岩等6座中型水库和75座小型水库。 建设洪沥河道堤防1058公里、骨干排水通道4751公里,累计快速发展以管灌为主的节水灌溉面积405万亩,形成总额近60亿元的水利资产。

虽然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水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仍然很严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通过科学论证,采取了一些措施加以处理。 一、尽量增加水库库容,两次提高东武市水库汛限水位,增加3000万立方米兴利调蓄库容。 二、最大限度的集雨工程,在西部山区建设池塘、水窑等蓄水设施,获得蓄水1亿立方米,三是平原地区的坑塘蓄水,无法建设大型调蓄工程的东部平原,每年抓两个水库弃水的时机,利用河渠、坑塘, 特别是实施生态水网工程,使全市雨水资源利用水平上升到新的高度。 全市年均抗旱灌溉地560万亩,恢复粮食损失5.9亿公里以上。

抓好生产,我们抓好农村群众生活用水,从2000年到2006年底,邯郸共投入3亿多资金,建设各类饮水工程9000多项,615个村庄,47.43万人。 并且从2007年开始,邯郸再次按照水利部、卫生部明确的饮用水安全高标准,率先在全省启动以集中供水站为第一建设形式的村通自来水工程。 截至年底,邯郸累计投资5.24亿元,让1153个村庄、121.23万人使用安全便捷的自来水,告别了千百年来吃水难的历史。

郑雪碧告诉记者,目前,我们正在按照中央近期发布的决定重新研究制定水利建设和管理的改革方案,决定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深化管理改革,促进城市水利建设,挖掘潜力,节约资源,合理利用

“人大代表郑雪碧:抓好水利工程 造福黎民百姓”

(责任:索智涛)

标题:“人大代表郑雪碧:抓好水利工程 造福黎民百姓”

地址:http://www.water-quality.cn/wfjj/10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