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06字,读完约8分钟

黄隽

从上世纪60-70年代开始,随着欧美艺术市场的繁荣和活跃,艺术管理、艺术经济和艺术品金融的市场和学术研究更多,随之而来的是高校相关课程和学科的探讨和设置。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艺术品市场的规模和价格不断上升,与英国和美国相比,中国成为世界三大艺术品市场之一,这个过程同样出现在中国。

本文讨论的艺术管理、艺术经济特指艺术品这一范畴,不包括音乐、电影等其他艺术形式。 无论是艺术管理,还是艺术经济和艺术品金融,都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艺术是感性的,经济学是理性的。 艺术品独特的情感精神属性,使艺术品与管理和经济的结合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和规律。 本文只从经济金融学的角度探讨对艺术管理、艺术经济和艺术品金融三者的看法,相信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会有不同的观点和思考。

在教育部学科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与艺术管理、艺术经济和艺术品金融直接相关的有经济学、管理学和艺术学三大学科。

艺术管理

20世纪之前,世界艺术中心位于历史文化悠久的欧洲。 受二战的影响,许多艺术家从欧洲来到了世界商业金融之都——美国纽约。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60-70年代现代艺术在美国开始繁荣,艺术机构和相应的制度逐渐完全形成。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现代艺术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地。

响应市场快速发展的诉求,位于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较早设立了艺术管理专业,美国其他大学也效仿了设立相关专业的做法。 最初,一所大学将艺术管理专业设在商学院,随着艺术品市场的迅速发展,美国艺术管理专业从商学院转移到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或教育学院,课程和学科的文案侧重于艺术品方面的深度和专业性。

大学的艺术管理专业设在大城市更具特色。 首先,学校位于大城市,特别是国际大城市,各种国际艺术活动、展览和研讨会众多,教师和学生视野开阔,撞击海纳百川,迸发出不同思想的火花,有助于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其次,大城市文化艺术机构和活动比较集中,学生越来越多的机会参加实习,了解市场熟悉,学习使用,就业容易。

经营学通过分解执行计划、组织、指导、控制等功能,整合组织的各种资源,提高生产力的水平和效率。 从管理学的角度,强调实践应用,关注市场机制比较有效的商业运作。 许多国内高校艺术管理专业课程涉及美术史、文化经济学、艺术展览与活动策划、艺术产业管理、美术博物馆管理、博物馆公共美术教育、市场营销、公关广告、媒体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艺术品鉴定评价、艺术经纪、管理学、财务会计、知识产权、文化政策与法规等

艺术多维度与产业融合,艺术酒店、艺术商场、艺术房地产、艺术文旅、艺术乡建设等也是艺术管理涉足的行业。 的课程学习除外,国内有大学艺术管理本科专业在第三、四年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使用“职工室教育+项目教育”,职工室教师由校内外、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组成,有文化创意产业、艺术商业、展览策划与管理、美术博物馆管理、艺术出版、艺术媒体。

艺术管理和工商管理最大的区别在于,艺术市场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非营利组织的运营管理,包括政府资助、公司和个人的捐赠和赞助、博物馆、美术馆、基金会等的运营等。

艺术经济

从教育部的学科分类来看,经济学一级学科包括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核心思想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优化再生,其视角与管理学有很多不同。 根据普通高校的教育体系,经济学专业中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是重要的基础课。

从国内外来看,在学术研究方面,许多学者用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做法探讨艺术经济的规律,包括经济周期、不同市场的因素和发表、货币政策的放松和紧缩、艺术费用、财富人群的规模、税收政策、跨境艺术品流通、国际贸易规则、市场预期和相关政策等在一个国家 此外,学者还研究客户、收藏家和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价格指数的变化、艺术品交易的特征、价格和利润、拍卖中的博弈等,属于艺术经济的微观拷贝。 美术品画廊、博览会等一级市场个人交易较多,难以获得准确的数据,但由于拍卖交易是公开透明的,经济金融学的实证研究中多使用拍卖数据。 艺术经济和艺术品金融的许多学术复制品发表在国际顶级刊物上。

经济学科发展迅速,行为经济学成为主流经济学的重要补充。 理查德·塞勒( richard thaler )因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行业的突出贡献获得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艺术品市场多成为行为经济学关注的对象,其中情感特质是重要的原因。 艺术品市场有强烈的“行为幻象”( behavioral anomalies )。 艺术品是展示人的个性和情感的精神产品,其价格上限由欲望和收入水平决定。 艺术品的创作和市场往往表现出不规则、不合理的属性,如艺术品市场上的发表效果。 对艺术品的感情和留恋很可能会导致投资者做出何时购买、销售或支付的良好决策。 因此,对艺术品市场的价格、利润和风险的分析,不能完全依靠主要经济学的人类理性、自身利益、完整的新闻和效用最大化等假设,而必须纳入社会学、心理学等文案中。 在某些情况下,行为经济学比主流经济学更适合解释艺术品市场。

“黄隽:从经济金融学立场看艺术管理、艺术经济与艺术品金融”

艺术品金融

金融学(含保险)在教育部学科目录中属于应用经济学下的二级学科,艺术品金融聚焦于艺术品的金融属性。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精神诉求的提高和资产配置效应等诉求,世界艺术品市场繁荣,艺术精品的投资收益和风险特征显现,欧美学术界最早出现了艺术品价格指数和投资回报的金融学术论文。 在艺术品金融语境下,投资收益和风险成为研究的重要拷贝。

另一方面,艺术品异质性和交易不频繁性增加了研究难度,艺术品市场透明度和流动性差,主观,艺术品收藏和投资价格高,除了拍卖佣金外,还有记忆、保险和判断等费用。 另一方面,艺术品是动产,与主流金融资产最大的不同在于精神价值。 艺术精品是高风险高收益资产。 许多人购买艺术品更加重视历史文化的价值。

金融学的风险和效益需要量化,经过学术界的不断改进和优化,目前已经形成了符合艺术品特点的指数模型。 艺术品价格指数模型、艺术品精神价值的测量与表达、艺术品的避险特征、艺术品风险与收益、艺术品与其他主流资产收益率的比较、艺术品市场效率、艺术品锚定效应、一价定律、杰作效应、艺术品资产配置效应等学术论文相继出现。

除学术研究外,在金融实务操作中,收藏家和更多的高网民拥有艺术品促进了金融服务机构艺术品的财富管理供给。 例如艺术品担保融资贷款、艺术品民间银行服务、艺术品家族信托和家族办公室、艺术基金会、艺术品保险和保管等都是财富管理的模式。 专业的艺术品财富管理,可以比较有效地帮助顾客继承语境,保持附加值,不引起纠纷,隔离风险,合法节税。

总体来说,从国内外高校的专业设置来看,许多美术学院或艺术学院开设了艺术管理本科和研究生专业,成为国家和社会认同的较为成熟的学科,比艺术经济和艺术品金融更为普及。

近几十年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艺术品的创作、展示、流动、交易的生态,展现出艺术与媒体、金融与商业跨界融合前所未有的机会,学科交叉越来越明显,这些都是艺术管理、艺术经济与艺术品。 (作者黄隽系新闻网文化产业特约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越来越多地看到作者的意见

打开微信,点击下方的“发现”,采用“扫描”,就可以将网页分享给我的WeChat的力矩。

标题:“黄隽:从经济金融学立场看艺术管理、艺术经济与艺术品金融”

地址:http://www.water-quality.cn/wfjj/10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