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78字,读完约3分钟



寻找老汉县的遗迹之一:城隍庙街的胡同


p1


年去银行办理住房贷款手段时,去李家街一带看看,想拍胡同和老房子,但什么也没有。 除了建造的高楼和建造的高楼之外,什么也没有。 那一刻,除了茫然的心情,我还清楚地明白了什么叫天翻地覆,什么叫沧海桑田。

昨天上午在博友刘福新老师的博客上看到了。 人们从昌乐来到潍坊,真的逛了古,看了古街道,拍了胡同和老房子。 刘老师去的松园街和城隍庙街,是我在潍坊生活的人,决定去一次也没去过的地方看看。

年前从李家街回来,曾经在网上打开三维地图,找了个城市没有拆迁改造的地方,找了半天也没找到。

看了奥运会的短道速滑比赛,吃了饭,拿了照相机,坐车去了。

一到日向,一问路就找到了城隍庙街。 拿着照相机下了车,一碰口袋,就忘了带手机。 由于职业原因,我的手机不敢离开。 没工夫拍,回家拿了手机。

拿着手机,才两点多。 上午,天空乌云密布,但现在阳光灿烂。 决定骑自行车去。 我儿子高中的时候还骑过自行车。 市内的车很辛苦,一点需要两三个人的绿灯。 骑自行车不比开车晚。 很快又回到了城隍庙街。

历史上的潍坊被称为汉县,是著名的手工业城市,明清时期因“二百把红炉、三千铜铁匠、九千绣妇、十万织机”而闻名。 到了清干隆年间,更进一步被称为“南苏州、北汉县”。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汉县下过7年县令,他在《汉县竹枝语》中这样讲述了汉县的繁华。

三更的灯火没有熄灭,玉筋鼠充满了市楼。

云外清歌花外笛,汉州原为苏州。

现在很难找到老汉县的踪迹。

城隍庙街还有五六条胡同。 胡同的北端,早就改造了。 不久,这里也消失了。


p2

选择P3 BR/P3 BR/P4 BR/P5 BR/P6 BR// BR /。





寻找老汉县的痕迹7 :万印楼


p1

去城隍庙街的时候,拍摄了著名的万印楼。

万印楼是潍坊市区为数不多的省级积分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潍城区东风西街和芙蓉街交叉口以南约100米路西侧,占地约370平方米,建筑面积380平方米。

万印楼是清代着名金石学家陈介祺故居的一部分,建于清道光30年( 1850年)。

陈介祺( 1813-1884 )潍坊市潍城区人,字寿卿,清代着名金石学家。 道光245年进士,教授翰林院编修,咸丰4年辞职回乡。 此后30年间,专心于金石学的收藏和研究,成为一代金石大师。 陈祺收藏过周、秦、汉三代印玺7000余方、钟、鼎、尊、彝等235件、器物80余件,其他古钱、秘籍、陶瓷、碑刻、造像、书画等万余件。 他建造万印楼写了一联。 “齐鲁古陶五千种,周秦印篆一万方”,收藏文物的楼叫万印楼。

陈祺故居本来规模就很大,现在只剩下东楼和两个大厅。 虽然于一九九三年对外开放,但实际上只对预约参观开放,平时门是关着的。

简要介绍金石学。 金石学是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之前,以古代铜器和石刻为首要研究对象的学问。 金石学形成于北宋,清代正式命名为“金石学”。 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后,也有学者对金石进行整理和研究,但独立的金石学已不存在,金石学成为考古学的组成部分。


p2万印楼为两层,是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由灰色的砖构成,楼体朝东坐西。 P3万印楼的门楼
P4

P5门板的红色涂料大面积脱落。

p6

p7楼角以前就流传着装饰,诉说着万印楼昔日的富丽。 P8墙上的杂草见证了岁月的古老。 P9剥落的墙壁印证了岁月的变迁。

标题:“找寻老潍县的踪迹”

地址:http://www.water-quality.cn/xwzx/8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