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15字,读完约6分钟

资料来源:潍坊信息网- 03-28 09:46:26


刘氏家庙(资料照片)

八巷位于老汉县城市的西南角,东至芙蓉街西至南下洼街,全长200多米,街道狭窄如麻线,原名麻线巷,后因谐音改称八仙巷。 民国时期,这条狭窄的街道即使马车走错了动辄也很困难,平时车很少来往,街道上没有店铺,老百姓住在这里,环境很安静。 这条胡同历史悠久。 人文积累很深。

路西首的清康熙名儒刘以贵故居

清代汉县儒林高士刘以贵的故居,就在这条巷的西首路南。 刘以贵、字沧岚、维县名宿刘应节的五世孙(其生卒年月不详),1688年担任中进士、广西苍梧奉行,从政廉洁。 40岁上班专心于学问,在山脚台讲学。 刘先生提倡继承儒学的真谛,他在夏天深夜看书,告诉大家蚊子被叮咬了,自己没有意识,他除了注意十三经外,还找了140余家调查其异同,以区分其得失。 而且《易经》有解异二十卷,《古本周易》十六卷,《尚书》以下各有几卷,写有《初学正鸦》等,其说经的话可以说自古罕见。 他是清初山左文化里程碑式的人物,事迹载于《清史稿儒林传》。 刘以贵生有两个孩子:长子刘体仁。 次子刘复仁是1724年的恩科举人,先后担任四川酉阳和直隶州的州。

“潍县城里八仙巷往事(潍坊信息网”

建于清代中叶的“太平街刘氏”家庙

在八仙巷东首路北,有建于清代中叶的刘氏家庙(在芙蓉街召开,有很大的鸟居)。 刘氏家族创始人刘琦,明中叶从河北正定府枣强县搬迁,原住城北小红庙一带,靠农业卖蔬菜生活,常常家庭生活困难,过年吃不上饺子,靠高粱粥充饥。 约1590年左右,三世祖刘光灿的子孙开始在维城定居。 到13世刘锋( 1882岁)已历经300年,刘氏各支、各户,主要集中居住在大太平街、四合头、八仙巷、水巷子、芙蓉街中段,俗称“太平街刘氏”。

刘氏的父亲家从六世刘伟起开始进入仕途。 1654年刘伟中举、莱阳县教谕、东昌府教授、1688年直隶正定府南宫县、南宫县多浮税杂税、县官薮自肥、徐官员杂役也从中贪婪,老百姓备受煎熬。 刘伟到达后,除了正当征税外,其他都被解雇了。 雷厉风行,免除苛捐杂税,他严惩与官方勾结的非法盐商,以“官引”牟取暴利,短短几个月就获得了南宫大治。 后来因冤狱被免官。 康熙二十八年,刘伟在汉县因病去世。 消息传到了南宫。 老百姓不远千里来送葬者五百多人。 之后,在南宫建立了专祠名“东刘公祠”进行祭祀。 另外,我还约定每年去给汉字扫墓。 到干隆三十年为止,七十多年来一直没有停止过。 韩县名宿汉梦周在其《知南宫县刘公万年传论》中说:“公令南宫甫七月,事可记者止此,但它是德高望重人民的人,世循良吏有人听从人的思念。” 就像南宫人的思公一样,怎么回事! ’刘伟在南宫当县官,意思是才七个月,但他作为官员为人民留下的德惠很感动,对世界德政官员的怀念,南宫人对刘伟并不深刻! 刘伟侄刘介,1676年入士,担任广西林奉行,也有政治声音。

“潍县城里八仙巷往事(潍坊信息网”

刘氏家族至清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年间,人才辈出,在清政府拥有官职、学位的达72人。 虽然没有高官显宦,但都是公共正义,乐善好施。 例如捐资修城墙、荒年施粥舍药、赈济灾民、赡养孤独寡母、修桥、兴办义学等。 上述名宦、乡贤、社会名流,如刘伟、刘介、刘文典、刘文用、刘文煜、刘灿、刘嘉森等,在《维县志稿人物志》中有传记。 传说太平街刘氏子孙的后代,无论贫穷富贵,每年都要过春节,在节日里,像过去的祖先一样,喝高粱粥,不忘读书。

住在八巷的刘氏族众多,有文史资料中记载的山水、花卉等有名的画家,同志画社的领队刘嘉颍( 1861-1902 )丁启哲、丁叔言共同创办《同志画社》的国画家刘炯( 1872-1939,字秩东、字秩东)。 战后升任连长,1935年参加长征,1955年离休回乡修养的老红军刘居宽。 日伪,国民党统治时期党的地下业者刘景元等人。

刘家庙换门去八仙巷后,原临芙蓉街家,各让外姓,家庙留三座房子各挂三个耳朵,东西厢房各三个,我院有木柱瓦顶大四方亭子。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第八军“松山”部队京剧队,曾住在家庙。 解放后,少数刘氏的子孙也住在这里。 例如,老教师、书法家刘子佗及其子、画家刘凯,住在东厢房。

孝悌传家着名的周氏大户

这条街中段的路南有一个叫周的大户,主人周玄文、字伟斋、清末秀才是有名的孝子,他在补习班教书的时候,每天拄着拐杖为继母买早点,继母病故也有其庐墓(墓旁建草棚守孝)。 所里的四子很孝顺,大儿子、二儿子都在青岛工作,三儿子在家做家务。 四子周闇字希武是韩县状元王寿彭担任山东教育厅厅长时的秘书,他擅长书法,特别是以王寿彭为榜样见长,据说王寿彭多次在其代笔上撰写多份文案。 解放后,在昌维实业企业工作时,为专案组写了门前的品牌。 周家36口人,生活在一起,是男女老少和睦、和谐温馨的大家庭,在外地工作的家人按时寄钱给家里主持家务的老三。 直到韩县解放,炮火才炸毁房屋被迫分居。 周希武所生下了一男大周、一女筱芳。 老三生女秀蓓与住在中段路北的后师学生周翔云于1948年潍县解放后共同参加革命,在市总工会分配职工,后周翔云与担任总工会主席(后共昌维地委书记)的刘岐云结婚,于20世纪70年代迁至北京。 周秀蓓和当时的中共潍坊市委书记魏惜珍结婚后调到济南市工作。

“潍县城里八仙巷往事(潍坊信息网”

住在八仙巷中段路北的陈锋、字韵亭,是陈大观家族长枝九世陈所志的后代,解放后担任过城关医院药剂师,晚年书法成功,九十岁高龄依然天天临摹不辍。 其长女文静,是青岛市42名中高级教师,手工摄影、书画、作品获奖。

另外,青岛义德栈经理名商丁兆梓、著名中医柴英孚等也住在八仙巷,不再赘述。

20世纪90年代,八仙巷消失在旧城改造新建的汉城区芙蓉街、增福堂社区。

陈瑞曾

(刘秉信先生提供了部分资料)

标题:“潍县城里八仙巷往事(潍坊信息网”

地址:http://www.water-quality.cn/xwzx/8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