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227字,读完约13分钟

尊敬的罪胜抵抗副主席、彭刚副校长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亲爱的院友们、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对清华公管人来说,将是难忘的一天。 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即将召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始之际,国家领导人、各界嘉宾和师生院友济齐聚一堂,共同庆祝清华公管建院20周年,共享清华公管人的喜悦与荣誉。 在此,我们要感谢首任院长陈清泰教授、第二任院长薛澜教授,以及各时期为学院尽心奉献的全体教职员工和历届班员成员。 你们执着的敬业精神、深厚的学术造诣和深厚的国家感情,养活了清华公管,培养了一些新学生。

我们要感谢5000多位公共管理院的朋友,你们在各行各业的辛勤努力和卓越贡献铸造了清华公共管理的荣耀和辉煌。

我们要感谢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 公共管理在中国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我们很幸运。 因为一路上你们在一起成长。

我们还感谢长时间关心和支持学院迅速发展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相关部委领导人、学校各级领导人和各界朋友。 因为有你们在,我们信念坚定,方向确定,内心充满力量。

现在,我们要把更崇高的敬意献给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民族和伟大的时代。 这是培育清华公管、培育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的肥沃土壤,是滋养人才成长和攀登学术高峰的不竭源泉。

20年前的今天,清华大学在21世纪快速发展研究院和公共管理系的基础上,首次设立了公共管理学院。 过去的20年是清华公管和中国公共管理实践高速发展、取得丰硕成果的20年。 20年来,学院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师资队伍不断加强,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国际化程度大幅提高,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明显增强。 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简要报告。

一是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 我们经过多次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密切结合国家战术诉求,接轨国际学科前沿,政府管理与创新、政治与公共政策、社会组织与社会管理、国际快速发展与全球管理四大基础学科方向,以及科技与创新政策、国情研究、快速发展战术与规划、社会风险,

学院拥有一支跨学科、国际化、高素质、老中青结合的专职教师队伍,包括长江特聘教授3名、青年长江1名。 杰青3名,优青2名,万人计划哲社领队1名,青年拔尖1名。 国家级对两名中青年专家贡献很大。 学院拥有中国公共管理行业首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集团和首批教育部创新团队。 学院还聘请了斯蒂格利茨、霍尔德伦等世界级学者和无辜战胜抵抗、陈德铭、陈锡文、杨伟民等顶级政策专家担任兼职、兼聘教授。

二是人才培养。学院多次形成优质、多层次、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定位,形成了包括博士、硕士、mpa、本科辅修和全英语硕士项目在内的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招收了各类学生5882名。 全日制学生中,留学生的比例达到35%。

学院以教育理念和模式创新为导向,在国内首次设立了中国公共管理示范中心,开发了中英图文实例和多媒体实例1400多个,服务于清华和国内外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大力宣传慕课教育,先后推出10门慕课,网上选课突破35万人。

学院多次秉持务实、引领、创新的教育理念,密切结合国家诉求,为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培养了3156名mpa毕业生。 2007年启动国际公共管理和国际快速发展与管理等全英语项目,为快速发展中国家累计培养464名毕业生,覆盖全球6大洲87个国家。 学院mpa项目也是除美国以外世界上第一个通过naspaa国际认证的mpa项目,在年全国第一个mpa教育判断中也被评为a+级。

20多年来,学院培养了一批学业超群、素质全面、乐于奉献、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公管学子。 清华公管博士的一批毕业生活跃在北大、清华、人大、浙大、上海交大、天大、香港科大等知名高校的讲台上。 2009届硕士毕业生程莉,是来自上海的女儿,自愿申请在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工作,已经10多年了。 级impa学生柯好( kraffa blaise )来自科特迪瓦,毕业后成立了支持孤儿教育的慈善机构。

三是科学研究。 大学一直坚持优质科研指导,科研水平不断达到新阶段。 建院20多年来,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200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超过7亿元。 发表中国英语学术论文4000余篇,中文着作350余部,英语着作40余部。 高水平的成果发表在中国英语顶级学术杂志上,获得了国际国内许多学术荣誉。

我们经常讲中国快速发展的理论故事,围绕经济快速发展、五年规划、社会管理、廉政和反腐、危机管理等中国特色管理实践,形成了具有开拓性和前沿性的理论成果,如薛澜教授的《科学技术全球化和中国快速发展》是教育部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我们努力推进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又会上天。 发起“中国公共管理高端讲坛”,邀请曾培炎、陈竺、丁仲礼、万钢、罪胜抵抗、周小川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思考的高层决策人员和专家,深入分享中国公共管理实践的理论思考。 选定成都、杭州、玉溪等地方政府,建设教育科研实践基地,跟踪和总结基础改革实践。 历时14年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高层论坛”成为清华公共管理服务地方快速发展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我们致力于建立全国性的学术平台,服务学术共同体。 年举办的中国公共管理学术年会暨青年学者论坛先后举办了五次,成为国内公共管理学界影响广泛的学术平台之一。 学院智库发起的“清华“三农”论坛、“长城工程科技会议”、“中国应急管理50人论坛”、“中国ppp论坛”等年度企业品牌论坛,是本行业吸引舆论、服务国家决策的重要平台 主办的《公共管理评论》经过15年的出版历史,将于2019年正式批准刊号,努力构建中国公共管理学界共享的高水平学术平台。

四是服务国家和社会。 学院将推进学术成果的实践转化,服务国家决策,推动社会快速发展,促进人类进步。 与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教育部及多所外国大学和知名智库共同成立了22个研究机构,致力于公共政策研究,产生了突出的影响。 其中科教政策研究中心、快速发展规划研究院、公益慈善研究院等机构被相关部委授予国家级研究基地。

20多年来,学院完成了各类重要政策咨询报告的800余篇,被中央和国家领导人批示近300次。 薛澜先后三次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上课。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学院累计提交政策报告107篇,获多项许可或录取。 近年来,学院多位教师承担了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前期研究课题,快速发展规划研究院、服务经济研究院直接承担了中央起草小组的交流课题,为国家“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院是中组部认定的全国干部培训高校基地,培训各类学生超过7万人,其中部级以上干部200多人。 与中组部、国研中心、哈佛大学合作的高级公共管理培训项目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干部培训典范。 学院还为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亚等快速发展中国家培训中国高级官员。 与国防大学合作举办的快速发展中国家高级军官培训班,累计举办11期,培养了1600名高级军官。

五是国际交流与合作。 清华公管是国际一流大学、重要的国际组织和智库的密切合作伙伴,成为中国公共管理走向世界的桥梁和窗口之一。 与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巴黎政大、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开展学生交换与合作研究。 与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共同发起的清华-哈佛低碳快速发展与公共政策研讨会已经连续举办了五次。

学院的专家和机构活跃在国际学术和政策舞台上。 廉政与管理研究中心是透明的国际在中国大陆的战术伙伴,参与世界清廉指数的编制。 科技政策研究中心是“中美创新对话”联合专家组中方领导单位。 薛澜担任联合国可持续快速发展互联网( sdsn )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席、欧洲经济合作组织( oecd )科技创新顾问委员会委员。 勇担任国际反腐败学院理事会副主席。 一批教师应邀担任国际权威期刊的编辑委员,青年教师朱俊明担任国际权威期刊《产业生态学》的共同主编。

20年来,学院办学力不断提高。 在全国公共管理一级的学科判断中,从第二次到第四次,从第三次到第二次,到第四次进入了a+级学科。 清华公管二十年的历史,是清华公管人致力于服务国家快速发展和人民福利的奋斗史,是探索中国特色公共管理学科开拓史,向世界一流公共管理学科前进的攀登史! 清华公管二十年的历史,也是全国公共管学界同仁携手合作,从无到有,从起步到繁荣的缩影。

20年的历史并不短,但与100年清华的历史相比,与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管理文明相比,清华公管还很年轻。 我们还需要在未来的岁月里,厚厚地种植学术沉积物,为文明的管理做出贡献。 今天,清华公管开启了第三个十年的起点,开始了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也是中国向着第二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历史新起点。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不禁深思。 新时期的中国如何建设世界一流的公共管理学科?

新时代、新世界、新科技、新未知,这些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面临着,中国公共管理学科面临着历史的机遇和挑战。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从低收入国家迅速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区块。 我们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亿,谱写了人类脱贫史上的光辉篇章。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我们多次创造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人类与疾病斗争史上的又一个英勇壮举,这些成就的取得震惊了世界。 但是,我们自己还没有很好地总结起来上升到学理的高度。 在构建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方面,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但实际上声音小,还处于不可理喻、不可言喻的境地。

我们也看到,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不遇的巨变局,人类社会也面临着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人类健康、气候变化等共同挑战,需要重建世界秩序、完善全球治理体系。 网络数字技术的应用,带动经济,服务民生,造福社会,面临着安全、道德、伦理、隐私等风险。 如何使数字创新越来越惠及整个社会,也是未来公共治理的焦点。

习主席在经济社会行业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是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富矿’。”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公共管理行业的深刻变革,提出了许多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学术问题,中国公共管理学科成为国际学术行业的重要部分,提高了参与和引领能力,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在中国,公共管理学科肩负着继承中国管理文明、总结中国管理经验、快速发展中国管理理论、辅助中国管理实践、传达中国管理智慧的历史责任,这也是清华公管和在座兄弟院校共同肩负的时代使命。 清华公管将按照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布局,紧跟学校步伐,不懈奋斗,以2030年进入世界一流公共管理学院为目标,于2050年建设世界一流公共管理学院。 最近,将要点归结为以下事件。

第一,多次培养德树人,把人才培养推向新阶段。 扎根中国实践大地,立足国际学术前沿,着力培养具有坚实学术期刊的优秀博士研究生。 将学科特点和智库特点转化为人才培养特点,开展更高层次、更具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为国家培养越来越多的高层次公共管理人才。

第二,快速发展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理论体系。 以历史的维度、世界的广度和时代的高度,继承中国优秀以前的治国思想,扎根当代中国实践大地,扩大中国独特管理实践的梳理、总结和凝固,形成原创性、象征性、系统性的系列成果,以丰富和迅速发展国际公共管理理论的前沿为目标

第三,积极参与国家现代化的实践。 加强学院智囊机构合作,形成智囊合作,塑造企业品牌整体,提高智囊服务国家战术诉求的能力。 要对自主规划、先进布局、管理国家重大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拿出《总体方案》,积极为国家长时间快速发展战术和重大决策提供参考。

第四,推进数字时代的治理研究与合作。 一是发挥清华多学科交叉特点,依托清华公共管在科技管理、数字管理等行业的良好积累,迅速发展数字管理基础理论;二是推进“未来管理实验室”建设,提出切实有益于应对未来管理风险的方案;三是 是建立数字平台等共同参与的共同互联网平台,形成共同应对数字时代治理挑战的强大合作力量。

第五,为促进全球治理文明的相互认证而努力。 要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的公共管理学科,决不能关门自尽。 要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信息表达、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国际有益的管理经验和理论,积极承担参与全球治理对话的时代使命,为“讲中国故事,让世界读中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的公共管理学科,任务艰巨。 但是,我们有足够的信心,愿意加倍努力。 我们背后有伟大的祖国和十四亿炎黄子孙,与我们同行的是这里40多位公管院长代表的全国200多位兄弟公管学院。 我们有200多名勤奋敬业的教职员工和1600多名抱有理想的学校学子。 你们的执着、奋斗、梦想,给了我们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各位老师、各位院友、各位院长、各位各界朋友,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揭开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新篇章,迈向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快速发展的新时代。

谢谢你!

(责任:马常艳)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就可以使用“扫描”将网页分享给我的WeChat的力矩。

标题:“继往开来”

地址:http://www.water-quality.cn/wfjj/11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