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20字,读完约3分钟

原标题:中国乐派,文化的金字招牌——访问世界音乐教育联盟主席、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

记者:为什么要形成中国独特的音乐学派?

王黎光:乐派是国家文化积淀和交流大成的缩影。 纵观世界音乐历史,“音乐学派”的出现表明,一个风格、一个流派正在走向成熟,在烙印着民族印记的同时,集中了许多文化精髓。 世界上许多“乐派”的成功,都是基于深厚的文化积淀,充分吸收多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不断思考自己的文化方向。

我们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音乐艺术的实践者,以中国音乐资源为基础,以中国艺术风格为基调,以中国音乐家为载体,创造体现中国作品的中国音乐学派,努力创造具有鲜明民族优势和个性的优秀音乐作品,从中华优秀以前流传至今

记者:中国乐派的形成,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王黎光:中国乐派最大的优势是兼容并包,我们以包容的心态容纳世界文化,博采众生之长,坚持实践检验。 例如,李叔同借用外来曲调创作表达中国文人离别的“离别”。 肖友梅试图在西洋管弦乐队中再现《霓虹羽衣舞》的光辉。 清星海参考西方康塔塔,吟诵了“黄河大合唱”。

可以说,中国乐派是在中华文明千年历史积淀和当代伟大复兴的双重机遇中提出的,它充分反映了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也是引领我们走向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记者:站在今天,如何发扬中国乐派?

王黎光:“以古为鉴,知兴代”。 “乐派”的迅速发展,不仅是作曲家“摸石头过河”,“乐派”的概念也在历史学家的论述中荡然无存。 站在今天,创立中国乐派要站在新的水平上,有更深的文化思考,有更重要的历史担当,既要“拾遗”,也要“创新”。

中国乐派继承中华文明的内涵,提取民族文化宝库的精华和能量,努力传播东方古国的《古韵新声》。 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是,如何在厚重的历史精髓中凝聚现代艺术快速发展的理念、途径和措施,以提高艺术教育水平,更有效地诱惑艺术创作的方向。

我们一方面要敬畏历史,充分挖掘和整理中国的文化资源。 而且,必须尊重现在。 在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中华大家庭中,孕育了无数优秀的音乐元素,长鸣云霄的“信天游”、温柔典雅的“茉莉”、唱天地的蒙古“长调”、疯狂的“木卡姆”,各民族的优秀音乐成果如星云集。

记者:弘扬中国乐派,音乐教育界从哪里开始?

王黎光:建设中国乐派不仅存在于作品的积累中,也存在于无声有声的音乐教育中。 现在,我们以国学为基础,提出“承国学”“扬国韵”“育国器”“强国音”。 这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在日常教育中发挥我们自己的民族特色,包括我们中国的声乐、中国的器乐、音乐理论、音乐创作,越来越彰显中国文化的特质。 这个理念,得到了全世界同行的赞同和尊敬。

另外,我们有三个方面的探索。 一是敞开心扉,以更宽容的心态容纳世界优秀文化,吸纳国际一流学者艺术家,完全实现国际化办学战术目标。 二是全面进行教育改革,构建音乐专业与国学通知协同互动教学的课程设置,提高艺术家的文化底蕴,铸造艺术家伟大的灵魂。 第三,鼓励能够走向世界的音乐作品。

总之,从中国音乐派的提出,到中国音乐教育的改革,最终全面提高中国国民的素质,彰显大国文化的软实力,是中国音乐大学的文化担当,也是全国艺术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标题:“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谈中国乐派:文化的金字招牌”

地址:http://www.water-quality.cn/wfjj/11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