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18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作家莫言昨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消息一传来,立刻在网上引起了关注。 我们首先祝贺这位中国主流作家。

本来,中国人应该用“平常心”看诺贝尔文学奖。 历史上的诺贝尔文学奖与世界顶级文学成果的关联度比科学奖在同行业中的关联度要低得多。 更重要的是,诺贝尔文学奖过去的表现多为政治化倾向,向“和平奖”学习了一点。

但是,中国社会对诺贝尔文学奖和各诺奖的重视似乎无法停止。 我们沉浸在西方文化软实力的包围中。 我们不太清楚今天对西洋奖的兴趣和关注程度如何。 此前达赖喇嘛、刘晓波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这两个奖项流传的不友好、敌意也很明显。 诺奖给中国主流社会留下的最直接的记忆是不自然和不愉快的。

法华人高行健在200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在此之前大部分中国人都没听说过他。 文学界很多人认为高行健的作品有一定的文学成果,但普通中国人从政治上联想到他的获奖,认为作品的政治倾向吸引着瑞典文学院的眼球。

不言而喻,上述三人都不同。 他是中国本土的作家,也是大陆的主流作家,是中国和世界华人社会阅读最多的中文文学大师之一。 他的获奖至少这次在中国人心中发泄了诺奖挥之不去的政治纠缠感,才华、文学成就以及运气帮助了这位中国作家。 这次的诺贝尔文学奖真的很像“文学奖”。

莫言奖获得者修正了中国人看诺奖的态度,给我们带来乐趣。 但是,中国主流社会对诺奖的信任还没有完全确立。 对中国人的印象多而复杂,可能像这样多而复杂,更接近诺奖的实际情况。

除了本人的文学成就和地位之外,诺奖在刘晓波之后,还想缓和和中国的关系吗? 在引起刘先生的关注后,你想再次引起相反的关注吗? 很多中国人刷新了这样的问题。

诺贝尔文学奖不是自然科学奖,在中西关系微妙的今天,我们中国人要获奖不是很容易,就是很不高兴,不是很自然。

但是,获奖还是发出了明确的信号。 第一,“比较灵活”的非自然科学奖,中国人的获奖密度在增加,“刺激中国”也好,“正常”也好,反映了西方社会对中国空前的关注。 诺奖以不同的方式接近中国。

第二,莫言作为中国主流作家获奖,表明随着中国持续崛起,只有反体制者没有被西方社会接受的机会。 中国的主流并不会长期被西方排斥。

不管是以前我们“看偏了”诺贝尔非自然科学奖还是诺贝尔文学奖主动做出了自我调整,瑞典文学院这次把奖颁给莫言都值得欢迎和鼓励。 我希望诺奖这种选择倾向能一直持续下去。

中国发展迅速,过去30多年的改革开放波澜壮阔,我们创造了经济奇迹,没有了几十年的战争,诺贝尔和平奖、经济学奖和文学奖很难从中国主流社会中找到促进这一切的突出贡献者,放眼中国社会的各种边缘,

换言之,中国是世界快速发展大潮中最活跃的部分,不要长期与中国扭曲。 这不是诺奖的荣誉,从长远来看也决不会有助于诺奖的维持、扩大。

我希望获奖是个转折点。 再次表示祝贺。 ▲▲

免责版权的作品未经皇邱书面环球时报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高望

(责任:年威)

标题:“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奖不能拒绝中国主流”

地址:http://www.water-quality.cn/wfjj/11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