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19字,读完约3分钟

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离不开一流校舍、一流教师、甚至一流学生

最近,华中科技大学有18名学生因学分未能达标而从本科转为专科,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教育部相关人士表示:“各大学掌握本科教育质量的方法可以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 最近,从取消毕业前再次给予考试机会的“清考”开始,到科目平均成绩达到70分毕业为止,各地高校纷纷出台新规,出台严格的学业考核,“铁腕”整顿学风,“严查”成为高校共识。

在许多人的观念中,上学求知的体验是“小学很辛苦,中学很痛苦,大学很拥挤”。 高考可以说“万马千军过独木桥”,但千辛万苦过了桥,家长老师的监督不在了,大学生就放松了自我管理。 有些人沉迷于玩,有些人晚上玩游戏白天逃课。 有些过头了,论文粗制滥造,东拼西凑。 有人热衷于“混简历”,也有“60分万岁”的课。 对此,有些学校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有些学校囿于“严进广出”的培养观念,或者从毕业率、就业率等数据来考虑,对类似现象缺乏整治的决心,采取事先引开要点等方法“注水”。

有人认为这样严厉对待大学学子是不合乎人情的。 但是,毕业大门太松,对大部分努力的学生不负责,对殷期望的家庭不负责,对高中教育质量不负责。 高等教育是国家快速发展水平和快速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培养的6000多万本科毕业生,已经成为各行业的中坚力量。 大学生培养决定着科研工作能否获得新鲜血液,劳动者队伍是否符合社会的诉求。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回归大学教育的本质,就是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一流人才。

所以,牢毕业的“出口”是大学的必然选择。 学业不及格说“不”应该更有底气。 建立教育淘汰机制,展示教育公平的追求,是各国高校的通行做法。 毕竟,学位不是稀缺资源,但不应该随便获得。 惩戒警告制度的完善不仅给“混日子”的学生敲响警钟,也在硬性限制下强制其自主学习。 当然,惩戒应以“罚”为手段,“戒”才是目的,学校和社会要为学业不合格的学生寻找出路,“一罚其过,不堵成长之门。

毕业考核要注重结果,教育人要注重过程。 高等教育要实现高质量的快速发展,不仅要求学生这么简单,学校还必须加强日常管理,教师也必须完全培养方法,用“收费”代替“水课”,“诱惑”代替“教导” 另一方面,“树人”不仅取决于“育才”,也取决于“立德”。 高等教育要更好地兼顾知识教育和人格教育,帮助青年学生自主学习生活习惯,为他们顺利地“充分”学习社会。

要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离不开一流校舍、一流教师、甚至一流学生。 进入大学的青年学子,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可能性,也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只有惜时如金,不懈,不动心,默默地做好自怜的工夫,才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栋梁之材。

标题:“人民时评:把牢高等教育的“出口””

地址:http://www.water-quality.cn/wfjy/7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