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57字,读完约4分钟

最近,教育部等6个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期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系统地部署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份文件。 在今天上午召开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教师职工司司长任友群解读了这份文件。

只有通过师德考核,才能取得高中教师资格

《指导意见》强调以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为主要任务。

据任友群介绍,只有推进常态化的教师培养修养,将各类教师规范纳入新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教师全员培训必修复印件,在一定的学时,达到考核合格,才能取得高中教师资格,担任上岗教师职务。

“在教师招聘引进、职称评审、岗位招聘、导师遴选、考核奖励、聘期考核、项目申报等方面,教师风是主要要求和首要标准。 ”。 任友群指出。

《指导意见》要求,面对师德失范问题,必须认真调查。 建立师德违规举报曝光机制,依托政法机关建立的全国性违法犯罪报刊库,严密关闭教师职业入口。

高校可以自主制定教师录用条件

在推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指导意见》提出要完善现代高校教师管理制度,充分落实高校用人单位的自主权。

任友群指出,高校可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办学实际需要,自主制定教师录用条件,自主公开招聘教师。

值得注意的是,在录取条件中,不能以毕业大学、外国(境)的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和论文、专利等为限制条件。

对比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活力不足、薪酬分配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指导意见》提出推进高校薪酬制度改革、完善高校内部收入分配激励机制等措施。 在保障基本工资水平正常调整的基础上,合理明确高校教师的工资收入水平,加大高层次人才密集、承担教育科研任务的高校的倾斜力度。 向落实高校内部自主权、扎根教育第一线、业绩突出的教师、承担紧急危险任务、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以及基层前沿研究、国防科技行业的教师倾斜。

打破论文“sci至上”,坚决发行“以刊评文”

在备受瞩目的教师评价改革中,《指导意见》强调要克服唯论文、唯“帽子”、唯职名、唯学历、唯奖等弊端,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

任友群表示,要打破论文“sci至上”,规范高等学校sci等论文相关指标的采用,坚决拒绝“以报评文”。 教师考核中,教育绩效和教育育人实效加强在绩效分配、职务考核、岗位晋升考核中的比重。

根据《指导意见》,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审权直接交给高校,由高校自主评审,按岗位聘任。 并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的优势,对考核指标进行分类设置,明确考核方法。

“将教授为本专科生授课作为基本制度。 大学应确定教授接受本专科生教育最低授课时间的要求,在不符合要求的年度或聘任期考核不合格时予以解决。 ”。 《指导意见》特别指出。

鼓励高校扩大博士后招生培养数量

对比青年教师培养不足、青年教师快速发展支持不足等问题,《指导意见》确定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支持,扩大高校博士后招收培养数量,将博士后人员作为教师补充的重要来源。

“以去年为例,中国国内毕业的博士生已经达到17.7万多人,这是个大数字。 根据留学服务中心的数据,海外回国接受学历认证的博士生有1.65万人。 这样加上一年的博士生有近20万人。 博士后作为聚焦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渠道,可以进一步发挥高校教师人才“蓄水池”的作用。 ”。 任友群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

他还说,要全力支持青年教师的成长,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任职培训和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访学。 高校鼓励优秀青年人才破格晋升、大胆录用。

《指导意见》要求地方和高校加强统筹协调,对符合公租房保障条件的,按照政策规定予以保障,并通过租赁住房快速发展、挖掘校内存量资源、发放补助等多种玩法,切实处理青年教师住房难的问题。 采取多种方法提高青年教师的待遇,鼓励青年教师把精力集中在教育科研上。 (记者孙竞)

标题:“六部门: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充分落实高校用人自主权”

地址:http://www.water-quality.cn/wfjy/6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