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79字,读完约8分钟

权威人士21日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证监会几乎不鼓励上市公司将再融资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 除了一些例外,禁止利用再融资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

该权威人士表示,证监会应当由上市公司申请再融资,由股东大会决议决定募集资金总额,非募集资金净额的本次募集资金实施办法,用于向非全资子公司增资时,是否存在增资障碍,其他股东进行了同等程度的增资 “过去曾有发行人募集资金用于下属中外合资公司增资的例子,但事先未经外方同意,最终募集资金无法实施。 ”。

上述权威人士表示,证监会基本上不鼓励为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募集资金,但有几个例外:一是出于客观原因,需要补充流动资金或经营有特殊性,需要流动资金。 二是为了楼层流动资金,通常在30%以下,基本上在10%左右。 三是偿还前期投入的专项贷款,或者更换前期投入的自有资金,要求需要董事会决定决议的四是使用配股或者非公开发行的方法,用于偿还贷款和补充流动资产的金额不超过30%,或者三年 除这些例外,禁止其他类型的再融资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

------------------------------------------------------------- -------------------------------------------------------------

证监会暂停房企并购重组开发商融资“四面楚歌”

必要时提出增发融资计划,或并购重组曲线融资,房地产公司能够垂手而足在资本市场圈钱的好日子正在远去。 现在,对房地产商来说,尽快找到“救命稻草”走出融资困境已成为主要任务。

10月20日,此前停止并调整资产注入方案和融资方案的香江控股集团( 600162.sh )宣布将于10月21日挂牌。 理由是“中标后的第二天,证监会网站和各大新闻媒体刊登了证监会执行国务院房地产调控政策、规范房地产收购重组的信息,证监会搁置了房地产开发公司重组申请。”

香江控股表示,企业认真研究了这一政策,并对多方进行了咨询和信息表达。 认为目前原资产注入方案和融资方案的调整和优化时机还不成熟,决定搁置企业私募发行股方案的调整,等到时机成熟后再推进上述事业。

数十家住宅企业的兼并重组陷入了严重的考验

但是,香江控股集团的等待尚未确定。 中国证监会10月15日在其官网上表示,为了贯彻国家对房地产领域的调控政策精神,暂缓受理房地产开发公司的重组申请,并就受理的房地产类重组申请征求了国土资源部的意见。

这是配合国务院今年4月发布的《坚决抑制部分城市房价暴涨的通知》(以下称为《通知》)而来的,这表明资本市场正在进一步收紧房地产调控政策。

暂缓房地产开发公司重组申请的规定,其实不是信息。 早在今年4月,国务院发布的《通知》中就确定,要求暂停批准存在土地闲置和炒地行为的房地产开发公司进行重大资产重组。

国信证券首席地产拆师方焱和长江证券房地产拆师苏雪晶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此前证监会对房地产开发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和并购重组事实上完全暂停,但表现尚未确定。

在证监会政策出台后的第一个交易日,st国祥( 600340.sh )、st百科( 600077.sh )、st东源( 000656.sz )、st建通( 600149.sh )、st钛白( 02111 )

香江控股集团的资产注入遥遥无期,此外还有10多家等待并购重组的st企业被逼到了生死边缘。 苏雪晶表示,房地产公司通过这些企业曲线融资的计划将再次陷入困境。

自今年1月重组申请材料被证监会受理后,房地产公司上海爱家投资控股有限企业(以下称“爱家控股”)租借壳牌*st德棉( 002072.sz )的方案迟迟未获批准。 随着上周证监会出台暂停房企重组的政策,爱家控股的年内重组*st德棉的希望变得非常渺茫。

1~9月预计赤字1800万~2300万元的情况下,连续两年亏损的*st德棉面临着沉重的停止发售压力。 ST德棉要通过房地产企业重组获得新生,但政策紧缩将打乱重组节奏,自救之路无疑将更加艰难。

证监会的最新表现打破了相关公司最后的幻想。 证监会10月15日宣布,正在研究房地产业务相关的并购重组政策,在相关政策规则出台之前,将按照新规明确的标准和程序恢复对新项目的受理和审批。

多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房地产调控压力不减的背景下,证监会不太可能在年内恢复受理和批准房地产公司并购重组。

不仅仅是ST德棉。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60多家上市房企发布收购或重组公告,*st炎黄、*st远东、st琼花、st二纺、*st嘉瑞、*st商务等房地产回心转意的企业仍在苦苦挣扎。 显然没有公布的房地产公司合并重组的例子远远超过了这个数据。

房地产融资四面楚歌

一些上市公司痛苦得等不及,放弃房地产公司租用壳子的方案,另寻出路。 此前,st兴业( 600603.sh ) 6月正式撤回重大资产重组行政审批申报材料的s*st聚友( 000693.sz ) 7月在企业和房地产公司中解除了锐控股集团的“重大资产重组框架协议”。 当时公告称,上述两家企业住房企业借贷半途而废的原因都是“国家房地产领域相关政策发生了巨大变化”。

万科董秘谭华杰此前曾向本报表示,房地产领域约45%的房地产开发商资金来自定金,自有资金比例为30%至35%,银行贷款约占20%,包括发行股票、债券、信托等全部类型融资在内的资金比例,

但方烨表示,实际上从去年10月开始,房地产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进行了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几乎没有什么成果。 随着银行贷款紧缩、银信合作停止、ipo失灵,房地产公司融资渠道已经非常有限。

据苏雪晶统计,上三季度,房地产开发公司本年度资金来源为50504亿元,同比增长32.5%。 其中,国内贷款9398亿元,增长27.2%。 资金19123亿元,增长49.7%。 开发商资金来源同比持续下降,其中国内贷款增幅也在缩小。

苏雪晶表示,从6月开始,银行对开发商贷款越来越谨慎,房地产公司筹资部分占有率越来越高。 “二级监管再次强调住房贷款收缩,不仅抑制市场成交,还继续考验开发商的资金链。 ”。

在此背景下,海外融资成为一些房地产公司无奈的选择。 但是,目前只有骆业和融创中国两家内地房地产公司在香港证券交易所ipo方面取得了成功。 自去年三季度以来,短短两三个月,龙湖房地产、恒盛房地产、宝龙房地产、禹洲房地产、明发集团、花样年、佳兆业、华南城等内地房企在香港上市,差距不言而喻。

在港上市的恒盛地产宣布,10月18日在信托计划中成功集资16亿7千万元。 然后,企业宣布在海外发行优先票据。 此前,方兴房地产、龙湖房地产、远洋房地产、恒大房地产、碧桂园等在香港上市的房企也相继出台海外融资计划,均以数十亿港元计算。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在香港上市的房企海外融资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过去三年的平均水平。

苏雪晶认为,对相对较高的企业海外融资来说,越来越多的内地房地产公司只能选择集合信托产品,即便融资价格相同,他们也没有越来越多的选择。

根据普益信托的调查,上周( 10月11日至17日)发行的18只集体理财产品中,有10件应用于房地产行业。 8月以后发行的房地产集合信托募集资金规模为291.64亿元,该募集资金量迅速接近今年上半年的350亿元募集规模。 特别是9月,房地产信托占全部信托项目的比例上升到57.2%。 住宅企业通过集合信托融资的价格平均超过20%,这不得不说是个沉重的负担。

标题:“证监会限制再融资补充流动资金 要求详披实施方法”

地址:http://www.water-quality.cn/wfjj/3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