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19字,读完约6分钟

1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召开国家科技奖励大会。 总公司记者燕雁摄影

1月10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黄旭华、曾庆存两名科学家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96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10名外籍专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有那些优点?

站在更高的起点上

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行业的激烈竞争中,我国基础科学研究厚积薄发,货源供应能力明显增强,为我国科技事业站奠定了更高的起点。

获得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发现高效手性螺环催化剂”项目,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周其林的团队完成。 他们在发现新的手性螺环配位体骨架结构的基础上,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手性螺环催化剂。 手性药物已广泛用于手性分子的合成,用于多种手性药物的生产,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高效的手性催化剂。

铜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建筑工业、国防工业等行业,是维持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大宗金属之一。 但是,我国铜资源保有量极其不足,需要依靠成矿理论的创新来实现找矿勘查的突破。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侯增谦院士研究小组利用中国区域特点,在青藏高原大陆碰撞造山带研究了十多年,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极大地迅速发展和完善了古典斑岩矿理论,极大地拓宽了世界斑岩矿的勘探区域。 小组形成并提出的“碰撞型斑岩矿成矿理论”获得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通过这个新的理论,我们在青藏高原发现了10处以上的特大型铜矿,改变了我国铜矿产业的结构。 ”。 侯增谦说。

青年人才已经成为基础行业的有生力量。 此次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获得者平均年龄44.6岁,第一获得者平均年龄52.5岁,分别比去年下降2岁和2.6岁,60%以上的获得者是年龄不满45岁的青年才俊。 青年科技工作者已经成为基础研究队伍的新锐军队。

国际科技合作也以更高的出发点推进了我国的自主创新。 此次国际科技合作奖,参与人数、获奖人数、国家分布创历史新高,8个国家的10位专家获奖。 获奖者中有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也有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合作行业也非常广泛。

引领绿色快速发展

2019年度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中,许多与绿色快速发展高度相关,体现了科技进步支撑中国优质快速发展的领先地位。

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的“多元催化嵌入法丰富去除低浓度vocs增强技术与应用”,已经应用于全国15个省份的数百家公司,为减少雾霾污染做出了重要贡献。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制浆造纸清洁生产和水污染全过程控制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为造纸业绿色制造提供了示范,进行了大规模的产业化宣传。

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水田镉污染控制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为污染水田的安全利用构建了相关理论和技术体系。

我国东部天然气的使用量占全国的70%,产量只占全国的20%,很大程度上依赖西气东输和外国进口。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企业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出发,为环渤海经济圈积极寻找低碳清洁能源,围绕这些难题组织了科技攻关,创新了三大油气地质理论认知。 由小组负责人谢玉洪主导完成的《渤海湾盆地深层大型整装凝析气田勘探理论技术与重大发现》获得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这个创新理论和关键技术的应用将撬动渤海湾盆地整体45000亿方天然气地质资源量的测量。 ”。 谢玉洪说。

纵观获奖者名单,金属材料、轻工、化工、建筑、机械、农业工程等各行业的获奖成果,展现出绿色快速发展理念,从污染机理基础研究到空气体质量管理、水污染防治、土壤修复等行业创新成果丰硕,从

服务好的生活

在工业、农业、医学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我国的创新成果也非常丰富,各项突破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创新推动制造业质量提升插件的升级。 机械装备、新一代半导体照明、航空空安全和飞机制造等重要行业,多年来的科研积累和沉淀厚度变薄,出现了许多具有重大影响的优异成果。

照明技术的迅速发展史是人类文明进步史的缩影。 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李晋闽团完成的“高光效长寿命半导体照明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项目组面对国家重大诉求,承担了突破技术难关的重任,通过基础研究、技术突破、规模应用和产业推广,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光效、长寿命半导体照明配套技术,关键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项目的实施迅速发展了我国的半导体照明产业。 “项目成果实现了大规模产业化宣传,led芯片市场份额居世界首位。 ”。 李晋闽说。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成果,丰富了农产品安全技术手段,比较有效地提高了从生产到餐桌全过程的费用安全水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王静团队完成的“农产品中典型化学污染物精确识别与检测关键技术”获得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05年以来,团队对比了农产品检测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以检测准确、检测快、检测多为目标,开展了联合攻击,在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设计、核心识别材料的创制、免疫检测的敏化等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

“我们开发了涵盖93种化学污染物的14种分子印迹前解决产品,系列专利均进行了转让和转换。 ”王静说。

在这次获奖项目中,有很多直接服务于民生。 红斑狼疮的治疗、颌骨缺损的重建、水产集约化养殖、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小麦新品种的现代化加工……获奖成果将深刻改善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让人民的生活更美好。

从这次大会的获奖项目和获奖科学家那里,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创新,让中国走向更好的未来! (经济日报新闻网记者佘惠敏常理)

(责任:冯虎)

标题:“革新,让中国更美好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

地址:http://www.water-quality.cn/wfjj/10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