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72字,读完约4分钟

13个英属殖民地组成的弱小盟国仅用200多年就成长为世界性超级大国,美国的崛起除了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外,还得益于其独特的文化因素。

1620年9月6日,五月花号帆船载着102人从英国普利茅斯出发,横渡大西洋前往北美新大陆。 他们大多是受到宗教迫害的清教徒。 登陆之前,船上的成年男性制定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认为是政治合同的“五月花号条约”,规定了登陆后自治体的组建和共同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规则。 《条约》的“信仰、自愿、自治、法律”等重要词语几乎涵盖了美国立国的全部基本内容。 “五月花号”和随后的其他英格兰移民,以前就流传着被认为至今仍是美国文化核心的“盎格鲁新教”文化。 19世纪上半叶,被称为“美国文化精神”代表人物的爱默生在题为“美国学者”的演讲中宣布了美国文学、文化相对于欧洲的独立性时代的到来。 此外,来自世界其他地方的移民也流入了美国社会。 移民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流丰富了美国文化,这种文化上的多元一体延续至今。

“美国怎么打造文化软实力”

在包容、多元文化的大框架中,美国人的自我意识也在提高。 以“个人主义、平等、自由、大胆冒险、创新”为中心的“美国信条”在18世纪末开始的西进运动中进一步发酵,塑造了通过自我奋斗实现个人梦想的“美国精神”。 “美国精神”集中体现了美国文化的创新、对竞争的尊重,推动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步主义运动时期的创新热情。 以爱迪生为代表的美国科学家在发明创造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美国迅速走上了电气化工业时代的前沿。 并且,一时兴起的“铲粪”运动(编辑注: 19世纪后半叶,美国情报界发生的揭露实业界幕后黑手和腐败丑闻的运动),会频繁曝光哪些只追求利益,不顾公共利益的行为。 1894年,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美国怎么打造文化软实力”

美国文化不仅促进了美国国内的迅速发展,也对美国的对外政策的确立起着重要的影响。 美国文化中有很强的“天定命运”和“美国例外”的情结。 这种观念认为,最初的清教徒“与神立约”定居新大陆,他们建造了“峠之城”,是全世界的灯塔和典范。 美国背负着“天定命运”,是“救世之国”和“不可缺少的国家”。 因此,他们不仅想在北美大陆进行领土扩张,还想向世界出口美国的文化和价值观。

立国之初,由于国力薄弱和对旧大陆权力斗争的厌恶,华盛顿等开国元老将孤立主义视为羽翼未丰的新生共和国的外交。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奉行实用主义的美国在战争开始时保持中立,后期加入了与越来越多的文化价值观相联系的英方。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总统威尔逊怀着美国式的“天定命运”的理想主义情结,提出了“十四点计划”,作为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纲领和战后世界的蓝图,但由于国力而失败。 二战期间,美国政府的文化攻势在世界范围内展开。 罗斯福总统提出了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贫困的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这四个有名的“自由”,把美国建成了面临法西斯威胁的世界的“希望灯塔”。 二战结束后,美国继续不遗余力地创造文化软实力。 冷战期间,美国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才,成立了各种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专门负责向海外推广文化和价值观。 例如,成立富布赖特基金会,在支持美国和其他国家学者、学生交流学习的肯尼迪政府的支持下,成立和平队,向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派遣志愿者,扩大美国的政治和文化影响等。 此外,美国政府还设立了“全国民主基金会”,致力于促进美国民主主义在海外的传播。 通过文化和价值观的普及,美国成功地使自己成为“自由世界”的守护神和代表,在与前苏联的“人心和思想”之争中占了优势。

“美国怎么打造文化软实力”

冷战结束后,美国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全球扩张迎来了历史性机遇。 随着前苏联解体,即所谓民主化“第四浪潮”的持续冲击,美国的价值观可以在地域上扩散到东欧、俄罗斯、中亚各国以及其他快速发展中国家。 美国文化依靠全球化的力量大规模扩张,其标榜的价值观继英语、好莱坞电影、可口可乐、麦当劳之后迅速蔓延到世界许多角落。 全球化曾经被许多人等同于“美国化”。

纵观美国文化软实力的快速发展过程,可以看到其独特的历史和地缘特征,造就了美国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而美国的崛起正是由此而带来的。 但是,强大的美国想要在世界上推进其文化和价值观,这种文化的扩张和价值观的输出不仅违背了文化的多样性,也不利于不同国家的和谐共生,引起了社会的动荡。

(责任:武晓娟)

标题:“美国怎么打造文化软实力”

地址:http://www.water-quality.cn/wfjj/10400.html